抑郁症属于抑郁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民间或社交媒体上通称的抑郁症实为单相抑郁症/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患者主要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体重下降、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负性认知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自残的想法或行为,部分抑郁患者还可合并焦虑。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患者经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反复发作,预后及是否复发因人而异。
幻视又称为视幻觉,属于幻觉的一种。内容较为丰富多样、形象清晰、鲜明具体,但有时比较模糊。幻视中所出现的形象可以是个别的人物和整套的景物。形象有时比实物大,有时比实物小,根据幻象是否活动和内容是否改变,可分为稳定性幻觉和舞台样幻觉两类。稳定性幻觉形象不活动,舞台样幻觉事物像舞台和电影形象一样活动多变。较常见的是客观现实中可有的形象,有时也会见到凶恶恐怖的猛兽等。幻视多见于意识障碍时,但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时也偶有发生。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是精神疾病或者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和精神分裂症较为相似。其好发于女性,与文化程度、年龄、经济状态等有关。若怀疑自己有神经征,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就诊,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控制症状。
强迫症属于一种精神类的疾病,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等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在20岁,与多种因素有关。当怀疑自己患有强迫症,建议就诊于进精神科、心理科,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也是重性精神疾病之一,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异常表现涉及情感、认知、思维、行为等多个方面,目前未有明确的病因。多于青壮年起病,病情呈慢性进展,目前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生理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如起病年龄、性别、服药依从性等。
躁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的旧称,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与抑郁障碍相对,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患者可表现为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或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社会心理、生理等多个因素可能参与其中。本病属于慢性心理疾病,临床治愈有一定难度,治疗的持续时间较长,治愈后容易复发,患者需面对长期与疾病共同生活的状态。
抑郁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心境障碍。临床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心情,还会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被治愈,但具有复发性。引起抑郁的原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为双相障碍、躁郁症,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与抑郁障碍相对,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患者可表现为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三个发作阶段,躁狂与抑郁可交替发作,具体的症状较为多样。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多个因素可参与其中,由于其属于慢性和易复发的心理疾病,治疗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与疾病共同生活的状态。
狂躁症在医学上称为躁狂症,是躁狂发作的旧称,现已被列入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躁狂发作时有精力充沛、语速增快、睡眠需求减少、行为鲁莽、联想丰富等表现。躁狂的发作和多种因素有关,即使达到临床治愈后仍可多次复发,容易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生活,患者需坚持长期治疗及适应与其共同生活的状态。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常伴随的一种精神症状。是病人的一种不理性、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实现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妄想分为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种类别,患者常常会有感知觉障碍,出现幻听、幻视、幻嗅等异常表现,即使告诉病人正确的事实,病人也并不接受,沉浸在自己妄想中无法自拔。
躁狂症为躁狂发作的旧称,在2001年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被列为与双相障碍并列且同属于心境障碍的疾病,现行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已将其列为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表现之一。患者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行为鲁莽、言语增多等,其发作和多种因素有关。躁狂症可在治愈后多次复发以及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生活。
人格障碍指的是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人格障碍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该疾病分型较多,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表现为患者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目前治疗方法有限,预后通常较差。
癔症又叫做分离转换性障碍,是心理精神状态改变的一种疾病,平时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突然间承受巨大的生活打击等因素都有可能对人体精神造成巨大的打击而引起癔症。癔症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引导,减少精神刺激,一般经心理治疗后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引起器质性病变。
心境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原因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者心境改变。病人患心境障碍往往容易复发,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病人常常会有情绪低落或者情绪高涨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并且有相对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戒毒是指吸毒人群通过各种方法戒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习惯,减少毒品对自身的控制力的过程。常用的戒毒方法主要有自然戒断法即通过自身强大的意志力和外界约束的方法严格禁止吸毒者接触毒品。药物和非药物戒断法,通过使用药物或者物理方法麻痹神经,减轻毒瘾,一般戒毒后有很大的可能容易复吸。
网瘾,即“网络成瘾症”“病态网络使用”。网瘾是指患者对于网络游戏或者聊天软件形成强烈的兴奋感和心理依赖,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一旦离开会产生失落感。因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抵制诱惑的能力差,并且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成为网络成瘾症的好发人群。网瘾患者往往通过网络来逃避正常的社会交往,会降低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并且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
性变态是指通过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来获得性满足、满足性欲的一种偏离性心理障碍。即不通过异性性器官的交媾,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物品或者行为来产生性兴奋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恋物癖、同性恋、异装癖、恋童癖、窥阴癖等,分别通过异性的物品或身体结构、同性性伴侣、穿着异性服装、与儿童性交、窥视异性隐私部位等来获得性满足。
洁癖强迫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轻度得洁癖强迫症可以表现为过度关注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希望身边的物品一尘不染,不受控制地不停打扫和清洗,手一接触过东西后马上就要洗。而重度洁癖强迫症表现为一旦手接触东西后,必须洗手10-20次,甚至上百次,且不能被打断。重者会影响正常生活。
异装癖是一种以穿异性服装获得性快感的性变态疾病,大多见于男性。患者可在少年时期就对异性服装感兴趣,有些患者在无人之处或者夜间装扮为女性对镜自赏并引发性兴奋,有些则在公共场合出现。此类患者对自己的性别满意,没有变为异性的想法,并且多见于已婚男性。此病多因特殊的家庭和文化背景所致,如在少儿发病,经过家长斥责可以有所缓解。
恋尸癖多见于男性,是为一种以女性尸体为性对象从而获取性兴奋和性满足的性变态疾病,极其罕见。患者对于尸体不存在极其恐惧的心理,反而产生迷恋和崇拜等思想。此类患者多存在智力障碍或者意识不清,奸尸者多为怪异的独居男性,常常非法获得尸体。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也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状态,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广泛性受限的发育延迟或发育障碍。该病只见于儿童,患儿多在一岁左右发病。该病的患儿多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爱好单一,对于刻板性动作的机械性重复,以及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流等等。目前该病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晰,可能的诱发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及一些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失调。
神经性贪食症(BN),又称贪食症,是一种以反复贪食为特征的饮食失调,伴有防止体重减轻的补偿行为和对自身体重和形状的过度关注。主要形式反复出现不可控,冲动性暴增重,后续针对不当行为过度节食、运动补偿、呕吐、利尿通便药物滥用药物的食欲、加快新陈代谢、添加剂等)相比,这些行径的自身重量和形状的过度和不客观的评价。BN患者体重正常或轻微超重;30 - 80%的BN患者有病史,有时可能肥胖。
毒瘾是指吸毒者对于毒品产生的依赖,包括肉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种原因。患者表现为噬食毒品,一旦停止向体内摄入会出现种种戒断症状,例如头痛眩晕、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抽搐甚至产生幻觉,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继续吸毒则该症状会立即消失。毒品产生的心理依赖需要介入心理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是指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一类精神障碍。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暴力、受到忽略;社会因素如社会暴力、学习竞争压力等;应激生活事件如精神创伤、失恋等。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不能单纯靠药物。
恐怖是一种神经症,患者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况有强烈的、不必要的恐惧,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的迹象,并主动采取回避措施来缓解这种不安。病人知道恐惧是不合理和不必要的,但它是无法控制的,以至于它会损害正常的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动物、广场、密室、攀登或社会活动等。
躁狂为神经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有妄作妄动。狂乱不安,手足躁扰。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同一病人往往有躁狂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具有自然缓解和复发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长时间不能治愈发展成慢性。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窥阴癖以偷看别人的性活动或异性裸露的身体为唯一方式而取得性兴奋或快感的一种性变态。一般为男性。他们一般比较胆小,性生活能力不足,也不采用暴力来满足自己的性欲要求。除了偏爱有关性的电影镜头或裸体女性形象外,常冒被捕的危险,不择手段去偷看女性洗浴或排便,多伴有手淫。
拔毛癖实属一种自身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该病的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但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患者行为会导致头部斑秃样脱发,但边界部常整齐,常可见有残存的毛发及断发。患者拔完之后会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一般认为,患者会随年龄增加减少该类行为,可以自愈。
暴力行为是以人身、财产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由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暴力行为有的直接表现为暴力犯罪。病因多见器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和一些其他原因等。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家庭暴力、学校暴力、街头暴力、竞赛场暴力等具体行为。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精神病。以青状年期发病多,往往有家族史。患者发病可呈单独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或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的体征。通常在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的间隔期,在这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