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栓塞的治疗

治疗原则

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缺血、坏死、功能衰竭等。因此,对于肾动脉栓塞的治疗要尽早恢复肾脏血流,最大程度保留肾单位,挽救肾功能。积极采取外科血管形成术以及动脉内溶栓治疗以避免肾梗死的发生,配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及去纤药的治疗,预防血栓形成,促使肾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

对症治疗

1、高血压常于肾梗死后一周产生,2-3周后恢复,持续性高血压表明病变严重。梗死区周围肾组织缺血,肾素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是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有效;早期肾动脉血管成形术可改善肾缺血状态,因此也可纠正高血压;晚期外科切除患肾或将患肾动脉完全栓塞也可控制高血压。

2、急性肾衰竭及时透析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并能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

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营养均衡,保持心情舒畅。

2、积极治疗原发病,譬如及时地终止房颤。

3、限制盐的摄入量、适当利尿,积极控制血压。

4、充分补液,维持肠外营养,同时密切关注医疗监护。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意义重大。

1、控制高血压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适用于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不良反应主要有刺激性干咳、血管性水肿、低血压和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伊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及ACEI禁忌者。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3)β受体拮抗剂:适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2、动脉溶栓药物主张在发病后4-6小时内进行。在股动脉插管,导管进入病侧肾动脉,从导管灌注尿激酶或链激酶。

3、抗凝药物在溶栓疗法后可用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手术治疗

1、对于存在双侧肾动脉闭塞或者孤立肾肾动脉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但该手术死亡率比较高且肾脏存活率无明显改善,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

2、经皮血管内治疗(局部溶栓术、血栓摘除术,支架植入术等)在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方面比较成功。

3、血管造影操作和血管成形术导致的医源性肾动脉闭塞可以考虑行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疾病相关 更多»
脐动脉血流sd正常值

脐动脉血流SD值的正常值与孕周相关,一般中孕期SD值不超过4.0,晚孕期逐渐下降,36-40周时SD值应≤3.0。SD值是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反映胎盘血管阻力和胎儿供血情况。随着孕周增加,胎盘血管逐渐发育完善,阻力降低,SD值也随之下降:孕24周时平均值约3.5,上限不超过4.0;孕30周后应<3.5,36-40周时正常应≤3.0。若SD值升高,可能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带异常或胎儿缺氧,需结合胎心监护、胎动情况及其他超声指标综合判断

高羽 主任医师
颈动脉斑块多少mm算严重

颈动脉斑块厚度≥1.5mm或造成管腔狭窄>50%时需引起重视,属于较严重情况。判断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需综合考虑斑块厚度、性质和狭窄程度。通常斑块厚度≥1.5mm或管腔狭窄>50%提示风险增加,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更容易引发血栓。超声检查中,斑块厚度>3.0mm或狭窄≥70%属于高危,需积极干预。此外,若斑块进展迅速或伴随脑缺血症状,即使未达上述标准也应警惕。总结:颈动脉斑块≥1.5mm或狭窄>50%需加强管理,不稳定斑块或快速进展者更应积极治疗。

王艺东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肾病
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IgA肾炎 急进性肾炎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尿液
肾结石 肾积水 肾衰竭 慢性肾炎 肾癌 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