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不能作为该病的唯一诊断依据,需结合药物应用史、感染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鉴别诊断。目前通过肾穿刺活检组织送检病理结果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诊断依据

1、临床

诊断依据

(1)有药物、毒物接触史,或者感染病史。

(2)突然出现肾功能下降。

(3)发病前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尤以药物引起者为显著。

2、实验室

诊断依据

(1)尿液检查异常

可见尿蛋白阳性、血尿、白细胞尿、白细胞管型,尿液呈碱性。其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尿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尿白细胞总数的1%。

(2)肾小管功能检查异常

尿渗透压低、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小分子蛋白尿、尿钠尿钾增多。

(3)血生化检查异常

血尿素氮、血肌酐高提示肾功能异常。还可能出现低血钠、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等。

(4)血常规检查异常

①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②急性感染性间质性肾炎可见外周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鉴别诊断

1、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该病多见链球菌感染后1-3周急性发病,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受损。不同点在于该病多见于儿童,自限自愈,2-4周内血尿、水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肾活检病理提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可行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

2、急性肾小管坏死

该病多可找到病因相关的特殊用药史,同样可有全身过敏、血中IgE升高、尿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贫血和肾性尿糖等现象。不同点在于该病尿中见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利于诊断。临床难以鉴别则尽早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基膜裸露。

3、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该病病情发展急骤,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受损。不同点在于该病高血压症状突出,甚至表现为恶性高血压,肾活检病理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可行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类型

基于病因分类:

1、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相关损害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涉及单药和多药,凡是有可疑药物使用史,伴有发热、皮疹伴有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或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时均应怀疑本病。

2、感染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时多伴有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甚至出现败血症的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多脏器受累表现。患者多在感染数日或数周后出现肾脏损害表现,可有腰痛及尿量异常,突出表现为少尿。

3、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可逆性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肾脏病理的组织学特征为典型急性间质性肾炎,但临床难以确定特异性病因者。

疾病相关 更多»
频繁室性早博胸闷气短怎么回事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赵士超 主任医师
急性心肌梗塞的饮食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心脏负担,并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首先,患者应该控制摄入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加重动脉的堵塞情况。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奶油、黄油等高脂肪食物,选择低脂肪的鱼类、瘦肉、豆类和全谷类食物。其次,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都富含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并且有助于控制体重

赵士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肾病
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IgA肾炎 急进性肾炎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尿液
肾结石 肾积水 肾衰竭 慢性肾炎 肾癌 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