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与持续性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血液黏度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遗传家族史、吸烟、体重增加等因素可使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基本病因
1、高血糖
高血糖使血红蛋白糖基化增多,带氧功能降低,同时糖基化终产物沉积于心肌组织使心肌收缩功能和顺应性减低,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2、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使冠心病病死率增加4倍。
3、胰岛素抵抗和(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和(或)高胰岛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同时高胰岛素又可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增多,过多的血脂可穿过内皮细胞在血管壁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4、高血压
高血压可加速大动脉的硬化和钙化。
5、血液流变学异常
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纤锥蛋白降解减慢。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流不畅,促使血栓形成。
6、氧化应激
糖尿病患者存在自由基清除障碍,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造成心肌组织损伤,促使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危险因素
1、遗传家族史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有比较密切亲属关系的人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则发病风险会增加。
2、吸烟
吸烟或吸入二手烟等都会使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3、体重增加
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等都会导致体重增加,体重过重通常会使其他危险因素恶化,从而增加发生糖尿病心脏病的可能。
4、其他
患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疾病,可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变发生几率。
心脏ef值即心脏射血分数,心脏射血分数25%属于严重的心功能下降,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部分患者有可能实现射血分数的提升,甚至接近正常范围。然而,恢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且需长期管理和监测。心脏ef值即心脏射血分数,心脏射血分数25%属于严重的心功能下降,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部分患者有可能实现射血分数的提升,甚至接近正常范围。然而,恢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且需长期管理和监测。心脏射血分数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