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的治疗

治疗原则

淋巴水肿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对预防淋巴水肿的形成和治疗轻度淋巴水肿有一定疗效,对已形成的严重淋巴水肿则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苯吡喃酮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苯吡喃酮,用于治疗高蛋白水肿,是迄今为止治疗淋巴水肿唯一有效的药物。此类药物可加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蛋白质降解,使蛋白质分解后被吸收入血液循环,降低组织间胶体渗透压,从而有利于组织内水分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单独应用起效缓慢,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临床上作为治疗淋巴水肿的辅助药物使用。

2、抗感染药物肢体淋巴水肿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脚癣等真菌感染也是肢体淋巴水肿的常见并发症,应采用相应的抗真菌药物治疗;若存在丝虫等寄生虫感染时,可酌情使用驱虫药治疗。

3、利尿剂以组织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严重肢体淋巴水肿,应用利尿剂治疗短期效果明显,但一般避免长期使用,以防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可间歇使用。

4、其他必要时医生还可能试用动脉内注射自体淋巴细胞加强免疫功能,或者应用透明质酸酶降解细胞外间质增生的纤维成分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通常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继续进展的患者才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1、促进淋巴回流手术包括带蒂皮瓣移植术、大隐静脉移植、大网膜移植术、淋巴结或淋巴结皮瓣游离移植术等。

2、重建淋巴回流通道手术

(1)淋巴静脉系统吻合:包括集束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结-静脉吻合等。

(2)淋巴系统桥接:包括自体淋巴管移植、自体静脉移植等。

3、切除病变组织手术目前主要包括分次切除法和抽吸法。其中抽吸法切口小、创伤轻微,近期效果显著,对严重复发的患者可以多次重复抽吸。此外,应用抽吸法清除淤积于皮下组织内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能有效地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外形。

其他治疗

1、间歇气压疗法首先应用外加压装置间歇加压,挤压肿胀的肢体,促使水肿消退。然后选择合适的弹力袜袖或弹力绷带包扎肢体,保持挤压后达到水肿消退的疗效。

2、复合理疗法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皮肤护理、手法按摩、治疗性康复锻炼和多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第一阶段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即用低弹力绷带包扎肢体的维持阶段。按摩的手法首先从肢体的近端非水肿部位开始,先近后远以离心方式按摩,逐渐过渡到肢端。此方法疗程长,费用高,目前应用较少。

3、烘绑疗法治疗时将患肢伸入烘疗机的烘箱内,用远红外线或微波加热烘烤,治疗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夜间松开绷带,抬高患肢。此方法便于操作,能够使患肢周径缩小,对于控制继发感染发有一定效果。但停止治疗后可能会复发。

相关解析
温暖 主治医师

普外科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淋巴水肿需要手术吗

淋巴水肿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淋巴水肿主要是由于淋巴组织受到了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反应,通常可以通过口服一些抗病毒以及抗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在经过治疗之后大部分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在治疗期间要尽量避免一些辛辣的食物摄入,比如辣椒或者麻辣烫。

观看问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淋巴水肿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果淋巴水肿比较轻微,可以做局部按摩、压力绷带、微波治疗等保守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于重度淋巴水肿的患者,如果出现淋巴管炎、肢体肿胀及变形、生活受到影响时,可以做游离淋巴结移植术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在饮食上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还应该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在生活上要避免过度疲劳、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有利于病情恢复。

观看语音
黄建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淋巴水肿吃什么药

淋巴水肿在初期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轻的增长,药物的机理就是促进皮下的组织液的回流,减轻静脉的阻力,这样子有利于消除肿胀。比如比较常用的有地奥司明这种药,这种药都是比较好的,有利于消除淋巴水肿的药物。还有其他的类似的药物也有,比如消脱止还有药叫一种药叫做迈之灵,还有七叶皂苷钠这一类的药物。跟地奥司明是比较类似的药物,它的作用原理也是通过促进静脉,或淋巴组织液的回流,达到减轻水肿的作用。如果是很严重的水肿,除了物理方法以外也可以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颈部淋巴结肿大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颈部淋巴结肿大根据患者的情况吃药效果最好,可以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止痛药、化疗药物等。1、抗生素:如果颈部淋巴结肿大是由于淋巴结炎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2、抗病毒药: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这是可以服用抗病毒类的药物进行改善。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胶囊、阿昔洛韦胶囊、盐酸伐昔洛韦片等

李峰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办公室人群
颈椎病 干眼症 前列腺增生 脱发 胃病 肥胖症
甲状腺
甲状腺结节 甲亢 甲减 甲状腺肿大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