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失血严重程度、失血速度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慢性失血、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者,无需紧急处理,一般不需要输血,可口服铁剂治疗。对于急性大量出血、病情严重者,需紧急救治,包括复苏、吸氧、纠正休克、输血和铁剂治疗等。急性期治疗
1、复苏、吸氧
对于急性失血,病情严重者,出生后需立即给予复苏、吸氧。
2、纠正休克
对于出血量多、有休克表现者,需立即给予扩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治疗。
3、输血
对于失血量大、病情较重甚至出现休克者,提倡立即采取输血治疗,未出生者可以采取胎儿宫内输血。一般使用新鲜全血,可以快速补充凝血因子,维持血氧转运,减少高钾血症风险。当新鲜全血不容易得到时,可给予O型血、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以维持血容量。
药物治疗
1、铁剂治疗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者,无论是急性失血还是慢性失血,只要失血量较大均需要使用铁剂治疗。为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一般铁剂治疗要持续3个月至1年。铁剂治疗时,可以加服维生素C以促进吸收。
2、维生素K
对于因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失血性贫血,可以使用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维生素K进行预防和治疗,宜采用维生素K1,副作用较少,吸收较好。
3、呋塞米
对于因新生儿失血性贫血并发心力衰竭者,可静脉注射利尿剂呋塞米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颅内出血或肝脾破裂者,可考虑行手术止血治疗。
新生儿头部较小的血肿约2-4周,较大的血肿要1-3个月,特殊情况消失时间会延长,具体血肿消失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与血肿的大小、类型及新生儿自身的吸收能力有关,可分为以下情况:1.较小的血肿:若血肿体积较小,多数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周逐渐被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2.较大的血肿:对于体积较大的血肿,吸收过程可能较慢,可能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吸收期间,血肿可能会先经历机化(形成较硬的结块),随后逐渐软化并被吸收
新生儿肚脐有点出血,可以通过保持冷静并观察、正确清洁消毒、保持肚脐干燥、避免衣物摩擦等方式处理。1.保持冷静并观察:发现新生儿肚脐出血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影响对宝宝的照顾。仔细观察出血的量、颜色和频率。如果只是少量渗血,颜色鲜红,且很快停止,一般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呈持续滴落状,或者出血颜色暗红、伴有异味,应立即就医。2.正确清洁消毒:准备无菌棉签、75%酒精或碘伏。清洁消毒前,家长要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宝宝肚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