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根据本病皮疹干性与湿性的临床特点,干性者宜养血祛风润燥为主,亦可用养阴清热化湿法;湿性者以清热化湿通腑为主,内、外治相结合。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热血燥
(1)皮损颜色较红的患者,可加用牡丹皮、金银花、青蒿。
(2)瘙痒较重者,可加用白鲜皮、刺葵藜。
(3)皮损干燥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玄参、麦冬、天花粉。
2、肠胃湿热
(1)糜烂渗出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土茯苓、苦参、马齿苋。
(2)热盛的患者,可加用桑白皮、黄芩。
药物治疗
1、风热血燥
(1)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苦参、威灵仙、当归、生地黄、川芎、荆芥、防风、大胡麻、石菖蒲、苍术、白花蛇舌草、生山楂。
(3)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当归苦参丸、乌蛇止痒丸、湿毒清胶囊、消风止痒颗粒。
2、肠胃湿热
(1)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2)常用中药:莲子肉、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茵陈、栀子、大黄等。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颗粒、芩连片。
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脾胃湿热的患者,可用苦参、王不留行、明矾、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
(2)风热血燥的患者,可选用海艾汤(艾叶、菊花、藁本、蔓荆子、荆芥、防风、薄荷、广藿香、甘松)煎水洗头。
(3)头皮屑多或油多,可用苦参、王不留行、明矾、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水煎外洗;渗出多或红斑较红的皮损,可以采用中药溶液湿敷;渗出少者,可外擦油剂封包。
2、针灸疗法
常取血海、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热重加太冲,湿重加阴陵泉直刺,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
3、西药治疗
常选用维生素B类、维生素A、抗生素等。
鼻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导致鼻窍不通,出现流清涕症状,同时常伴有怕冷、轻度发热、头痛、无汗等表现。不过,鼻流清涕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风寒感冒初期,人体卫阳被遏,正邪交争,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此时,鼻腔黏膜受风寒刺激,分泌物增多且质地清稀,像清水一样。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或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驱散体内风寒之邪。但鼻流清涕并非风寒感冒所特有
消风止痒颗粒一般不能根治湿疹,它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因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过敏原刺激等多个方面。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是通过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等功效,来减轻湿疹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湿疹发生的内在病因和外界诱因。所以,即使服用该药后症状得到缓解,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湿疹仍可能复发。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