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
脾阴虚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饮食减少,胃中嘈杂,食后腹胀,口舌干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胃阴虚、大肠津亏、心脾血虚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特异症状

食后不易消化而见腹胀,食欲不振,饮食减少,手足心热。

2、可见症状

口淡乏味,神情疲倦,面色萎黄,口舌干燥,大便秘结,小便色黄。

3、典型舌脉

舌红少津苔少,脉虚细数。

4、辅助检查

X线钡餐,电子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胃肠动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胃阴虚与脾阴虚

二者都有饮食量少,胃中嘈杂,呕吐,呃逆,大便秘结、舌红少津等症状。但二者病因、病机不同。胃阴虛大多由急性热病耗伤津液,或饮食不节,药物所伤而致;脾阴虚多见于素体阴分不足,或因热病,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阴液损耗以致脾阴亏虚。胃阴虚,发病急骤,或发生于高热后,或发生于大吐、大泄、大汗之后,或大的外科手术之后,病程较短,增液养阴可迅速见效,脾阴虚多见于内伤虚损或胃阴虚失治所致,病程较长,滋补脾阴慢慢改善。

2、大肠津亏与脾阴虚

二者都有便秘,排便困难等表现。大肠津亏证多见于老年体弱津亏者,或妇人产后失血过多者,也可见于热病后期,除便秘、排便困难之外,尚可见舌红少津、苔黄的症状,但很少有饮食减少、胃中嘈杂、呕吐呃逆等脾阴虚的症状发生,而且没有肌肉消瘦、咽干口燥、脉数等阴虚火旺的症状。

3、心脾血虚与脾阴虚

脾阴虚证包括脾血虚和脾津液不足两个方面。临床多指脾津液不足为脾阴虚,若思虑伤脾而血少,则心失所养,可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心脾血虚多因劳倦思虑过度所伤,造成心血、脾血不足,心失所养,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但同时兼有脾气不足的表现如饮食减少、腹胀、大便稀溏、神情疲倦、面色萎黄、气短、消瘦等症状;脾阴虚证多见口干、呃逆、胃脘杂乱不舒、胃痛、大便干结等症状。

相关解析
李冬香 副主任医师

中医皮肤科 鹰潭市人民医院

脾阳虚与脾阴虚的区别

脾阳虚和脾阴虚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脾阳虚会表现在腹胀、腹痛、大便糖稀,并且消化不良、肢体浮肿等情况。出现这类情况的患者都是出现了脾阳虚的症状,应该及时的进行一些健脾补胃方面的疗养。脾阴虚的情况和脾阳虚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脾阴虚并不会单独的存在。脾阴虚的患者会伴随着身体出现上火等症状,具体的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燥、口干口燥、舌红少津等。如果出现了脾阴虚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引发后续更加严重的症状。

观看语音
刘延浩 主治医师

中医科 开封市中心医院

脾阳虚与脾阴虚的区别

脾阳虚多指的是人体虚寒表现。患者在出现腹胀腹痛,阴寒少食,大便便溏等症状,这些都是脾阳虚的表现。这些表现主要由于肾阳不足,常吃生冷,外寒入侵等原因所导致。脾阴虚常见的病理原因是湿郁化热,常吃辛辣,耗伤脾阴,肺经不足等引起,患者常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食欲不振,胃部隐痛等症状。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肾阴虚会自己恢复吗

肾阴虚一般不会自己恢复,通常需要结合生活调理、饮食改善或药物干预才能逐步改善,尤其是症状较明显或持续较久时。肾阴虚是体内阴液不足、虚火内生的状态,常由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久病伤阴或房事不节等因素导致。阴液具有滋养、宁静的作用,其亏损后身体难以自行快速补充,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加重阴液消耗,若不主动调整生活方式或借助外力,肾阴虚状态可能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若肾阴虚症状较轻,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增加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摄入来改善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