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厥
心厥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心痛剧烈、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昏迷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四肢寒冷等症状的气厥、风厥、血厥、痰厥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多有严重心脏病史。

2、有心悸、心痛、晕厥甚至昏迷,或有抽搐等症。

3、面色苍白或紫暗、四肢厥冷,或有大汗淋漓,以及脉微或结、代、促,甚或无脉。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11.3kPa(85mmHg),尿少或无。皮肤指压苍白恢复时间≥3秒。

4、当厥心痛、胸痹、心衰、心瘅等病出现四肢厥冷、脉微、血压显著降低、晕厥或昏迷,应同时诊断心厥。

鉴别诊断

1、气厥

气厥是指肝气不舒,气机逆乱导致的疾病,以突然昏倒、不言不语、过时复醒为主要表现的厥逆类疾病。发病前常有明显精神刺激因素,多见于妇女。

2、风厥

风厥是指风毒侵袭,扰乱气血,阴阳失衡,气机闭阻,甚至阳气欲脱所产生的疾病,以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冷、脉微、皮肤瘙痒、血压降低、神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3、血厥

血厥是因情绪紧张、恐惧,或因创伤剧痛,或为年老体弱,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导致一时气机错乱,脉络不通,清阳不升,脑失血养所产生的疾病,以突然昏倒、面白肢冷、神识不清为主要表现的厥、脱类疾病。

4、痰厥

痰厥是因情志刺激,气郁喉痹,或因风痰内动,痰阻气道,闭扰神明所产生的疾病,以突然昏厥或神昏、喉间痰阻、肢冷为主要表现的厥病类疾病。

心厥的类型

1、心虚阳脱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息微弱,心慌气短,晕厥或神志昏迷,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脉微。

2、阴竭阳脱

主要表现为身热,四肢厥冷,汗多质黏或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喘息,气息微弱,皮肤干涩,伴有心音微弱,血压下降,脉微而数或结或促。

3、痰蒙心窍

主要表现为心慌,神志恍惚,躁动不安,或表情淡漠,意识不清,昏睡,或肢体抽搐,舌淡胖,脉促或滑。

4、痰热动风

主要表现为心慌,喘息咳嗽,咳中带痰,痰稠色黄,躁动不安,抽搐,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舌质暗红,苔黄腻,脉促或弦滑。

疾病相关 更多»
怀孕多久有胎心和胚芽

怀孕后,胎心和胚芽通常在6-8周左右出现,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受月经周期、排卵时间及胚胎发育速度影响。对于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的孕妇,胚芽一般在孕5-6周形成,胎心在孕6-7周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到,初期心率约为100-120次/分钟,随孕周增长逐渐加快。若月经周期较长(如35天以上)或排卵较晚,受孕时间推迟,胎心和胚芽的出现时间可能延后至孕8周左右。此外,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能更早发现胚芽,最早可在孕5周观察到点状胚芽

余自淑 副主任医师
胎心多少正常范围

胎心正常范围一般为110-160次/分,但会随孕周进展呈现动态变化,需结合具体孕期阶段综合判断。在孕早期(6-12周),胎儿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胎心率波动较大,通常在110-160次/分之间,部分胎儿可能短暂超过160次/分,多因胎动或子宫收缩引发,属生理现象。孕中期(13-28周),胎儿心脏功能逐渐完善,胎心率趋于稳定,正常范围为120-160次/分,波动幅度减小

马静 副主任医师
莲子心补肾阳还是肾阴

莲子心主要偏向于滋补肾阴,而非补肾阳。莲子心是莲子中的绿色胚芽,在中医理论中,其性寒,味苦,归心、肾经,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功效。肾阴虚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等症状,莲子心能够滋养肾阴,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这些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它通过清心火,使心火不亢盛,从而有助于心肾相交,改善肾阴虚导致的心肾不交之证

汪园园 副主任医师
孕囊多大有胎心胎芽

孕囊直径通常在1.5-3厘米时可能出现胎芽胎心,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需结合孕周、个体差异及超声设备精度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孕囊直径达1.5-2厘米时,部分孕妇可通过超声观察到初具形态的胎芽;当孕囊增至2-3厘米时,多数能清晰看到胎芽,并检测到原始心管搏动(胎心);若孕囊超过3厘米仍未见胎心胎芽,需警惕胚胎停育可能。不过,胚胎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排卵推迟、着床较晚或孕囊增长缓慢者,胎心出现时间可能延迟1-2周;经阴道超声因探头频率高、图像分辨率优,可比腹部超声提前约1周检测到胎心活动

高羽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