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良性肿瘤
脾良性肿瘤的诊断

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影像学检查是脾良性肿瘤诊断的关键。医生会根据血常规、肿瘤标志物、B超、X线检查、CT扫描、肾盂静脉造影、腹腔镜检查等结果,与原发性脾恶性肿瘤、脾动脉瘤等相鉴别后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症状及体征

大多数早期或小的脾良性肿瘤患者无典型症状体征,巨型者表现为脾大及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因胃肠等邻近内脏被牵引受压而出现恶心、呕吐、暧气、腹胀、便秘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脾影增大及脾周局部受压征象,如左膈肌升高、胃底及胃大弯受压、结肠脾曲右移等;脾血管瘤可出现脾影中钙化斑;肾盂静脉造影显示左肾受压下移;B超显示脾实质不均匀或结节状低回声改变;CT检査可发现肿块。

3、病理检查

部分脾良性肿瘤难以确诊,常在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脾恶性肿瘤

脾脏占位病变,通常需要进行良恶性鉴别。原发性脾恶性肿瘤症状较明显,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脏迅速肿大,表面有时可呈硬结状,可有压痛;左上腹闷胀不适或疼痛,胃肠等邻近内脏受压而引起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体重减轻、消瘦、贫血、恶病质、发热及轻度黄疽亦属常见。病理检查可对两者进行鉴别。

2、脾动脉瘤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最常见的动脉瘤,多发生于妇女,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其原因有先天性、动脉硬化及外伤等,脾动脉瘤多无症状,部分病人有左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左肩胛区放射。X线腹部平片有时可见左上腹有囊状钙化,B超、CT检査和脾动脉造影可进行鉴别诊断。

3、脾囊肿

脾囊肿可分为真性囊肿及假性囊肿两类。小囊肿常无临床症状,大囊肿常因占位效应引起左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腹部超声可探及脾内液性暗区,CT扫描可见脾内边界清晰、锐利的圆形低密度占位。影像学检查可将其与脾良性肿瘤进行鉴别。

脾良性肿瘤的类型

基于起源组织的类型不同主要分类。

1、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分为脾海绵状血管瘤、窦岸细胞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多结节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巨大弥漫性血管瘤可侵及全部脾脏,较少见,极少引起脾肿大,但可合并发生梗死、感染、钙化等继发性病变。部分脾血管瘤可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或癌变,应引起警惕。

2、脾错构瘤

脾错构瘤大多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脾脏良性肿瘤。脾错构瘤一般为单发,少数可以多发。其组织构成成分和脾正常成分一致,其发生与脾脏胚基的早期发育异常

疾病相关 更多»
骨质破坏是不是很大概率是肿瘤

骨质破坏指的是原有骨结构吸收、消失,被炎症、肿瘤或其他病理组织代替。骨质破坏并不是很大概率是肿瘤,这一症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严重创伤可能会导致骨质破坏,如骨折后出现骨不连、骨坏死等并发症,会引起局部骨质的吸收和破坏。另外,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导致骨质破坏,例如,急性骨髓炎是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邻近组织蔓延等途径到达骨骼,在局部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炎症介质会破坏骨组织,出现骨质破坏,常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现象

肖丹 主任医师
长期吃华蟾素肿瘤会消失吗

华蟾素指的是干蟾皮或干蟾皮的提取物,常用剂型包括片、胶囊、口服液。长期吃华蟾素,通常不能使肿瘤消失。华蟾素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但是肿瘤组织内的细胞存在异质性,可能存在对药物不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即使在药物治疗下也能够继续存活,并继续生长和扩散。另外,肿瘤血管壁比较疏松,使肿瘤细胞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远处转移。华蟾素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有限,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肿瘤细胞生存和扩散

尤长宣 主任医师
增强ct检查肿瘤准确率有多大

增强CT是CT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方式,通过向身体内注入造影剂,利用CT扫描检查脏器动脉及毛细血管,以此来检验身体是否出现病变及肿瘤性疾病。其检查肿瘤的准确率通常较高,一般在90%左右。增强CT鉴别肿瘤的准确率,临床上没有相关权威数据的记载,但是根据临床经验,增强CT检查肿瘤的准确率通常为90%左右。增强CT是CT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在身体内注入造影剂,通过CT扫描,检查脏器动脉及毛细血管,以此来检验身体是否出现病变及肿瘤性疾病

尤长宣 主任医师
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恶性骨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X线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恶性骨肿瘤X线表现:1.骨质破坏:恶性骨肿瘤通常会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消失。破坏区边缘不规则,可呈虫蚀状、地图状或穿透性。2.骨膜反应:骨膜反应是恶性骨肿瘤的常见表现之一,可表现为层状、葱皮样或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的出现提示肿瘤生长迅速,对骨膜产生刺激。3.软组织肿块:恶性骨肿瘤常伴有软组织肿块,X线上表现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密度增高,边界不清

王健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