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正常的破水是分娩过程的一部分,不需要特殊处理。而胎膜早破则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足月胎膜早破应尽早终止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部分患者可行期待疗法,一旦感染的风险超过早产并发症的风险,应立即终止妊娠。
一般治疗
胎肺未成熟,没有羊膜腔感染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可进行常识性的保胎治疗。一般处理有:
1、卧床,保持外阴清洁。
2、密切观察孕妇体温、宫缩、母胎心率、阴道流液性状。
3、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胎心监护、剩余羊水量等,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药物治疗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如胎肺未成熟,没有羊膜腔感染,可通过积极地药物治疗,争取保胎。
1、预防感染
PPROM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有效延长潜伏期,减少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降低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应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遵循个体化原则。通常B族链球菌感染选择青霉素;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选择红霉素或罗红霉素;如感染的微生物不明确,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2、抑制宫缩
对于孕周小的PPROM,若无延长妊娠的禁忌,可应用宫缩抑制剂,争取促胎肺成熟的时间。
3、促胎肺成熟
小于34周推荐给予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等药物促胎肺成熟治疗。
4、神经保护药物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患者,可以适当选择硫酸镁的神经保护药物,防止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手术治疗
1、足月胎膜早破
(1)因破膜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高,故足月胎膜早破病人,需预防和使用抗生素,并尽早终止妊娠。
(2)无剖宫产指征者,应积极引产,尽量避免频繁阴道检查,以免增加细菌上行感染的风险。
2、未足月胎膜早破
PPROM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需综合孕周、早产儿存活率、是否存在羊水过少或绒毛膜羊膜炎、胎儿能否耐受宫缩等因素。不足24周的PPROM多主张引产,不宜继续妊娠;妊娠不少于24周且不超过34周的PPROM,若无母胎禁忌证,可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期待至34周以后;而妊娠34周以后属于近足月的PPROM,无充分证据证明继续期待治疗能改善母儿结局,而潜伏期延长可增加母儿感染的风险,应考虑终止妊娠。有以下两种分娩方式:
(1)阴道分娩:大于34周,胎肺成熟,无剖宫产指征,宫颈成熟者,可引产。产程中进行持续胎心监护,预防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有异常情况时放宽剖宫产指征。
(2)剖宫产:胎肺已成熟,但胎位异常、胎头高浮,或有明显羊膜腔感染,伴有胎儿窘迫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