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外伤、肿瘤、感染等),若患者为新生儿,还需了解母亲在妊娠期间的用药史、疾病史、放射线接触史等。了解病史之后,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不难诊断。
1、按骨缺损的形态分类
(1)腔洞性骨缺损:多见于良性骨病或局限性骨感染病灶搔刮或清除术后。
(2)节段性骨缺损:可见于良性骨病广泛性切除术后,或单发恶性骨肿瘤保肢性骨段切除术后,或大段骨感染坏死取出术后。
2、按骨缺损是否伴有感染分类
(1)感染性骨缺损:在修复前,应控制感染,且修复材料最好选用带血供的自体骨。
(2)非感染性骨缺损。
3、按病因分类
包括先天性骨缺损和后天性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