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
骨缺损的治疗

治疗原则

骨缺损的治疗本质上是完成一个骨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在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之后,再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肢体短缩术、骨移植和截肢术等,临床应根据骨缺损的面积、患者的自身特点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因治疗

1、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

2、结核患者,应在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方可行手术治疗。

3、肿瘤患者,应纠正贫血和负氮平衡等。

对症治疗

对骨缺损伴感染者,应通过彻底的引流、及时更换敷料,使创面清洁,以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通常在创面愈合,稳定2个月以上,才可行骨缺损修复术。

药物治疗

骨缺损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如果合并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特效药

手术治疗

1、瘢痕切除及皮瓣修复术

对表浅骨缺损(如胫骨、桡骨下段)伴较多的贴骨瘢痕形成者,应先切除瘢痕,作皮瓣修复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待局部环境改善之后,再二期处理骨缺损。

2、肢体短缩术

肢体短缩术可促进骨折的直接愈合,提高稳定性,松弛软组织张力,还可改善创伤周围的血供,减少神经源性疼痛,促进创面的早期闭合。适用于软组织条件不好,且有神经损伤的患者。

3、骨移植

修补材料的选择

①自体骨移植

可选用自体肋骨、胫骨、肩胛骨等。其具有术后愈合良好、无异物刺激反应等优点,但由于其塑形困难,且需要另做手术取骨,目前极少应用。

②异体骨移植

A.可用骨库储存的颅骨片、肋骨等,但易发生感染和免疫反应,目前基本不用。

B.胚胎骨移植是异体骨移植较好的应用领域,胎儿血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抑制因子,能弥补异体骨移植造成的免疫排斥问题。

③人工骨移植

如钛板、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骨水泥、生物陶瓷等,目前此法应用较多。

4、截肢

适用于严重的骨缺损患者,截肢既是治疗手段,也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失败以后的挽救措施。

其他治疗

1、基因治疗,将目的基因通过体内或体外途径转入靶细胞,维持骨诱导因子在局部持续有效地表达,从而修复骨缺损。

2、体内负压技术、低频振动、电磁刺激治疗、局部自体骨髓移植等技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但目前上述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较少。

疾病相关 更多»
距骨骨折能评几级伤残

距骨骨折的伤残评级一般在8-10级,但具体等级需结合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康复情况,由专业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综合评定。如果距骨骨折较轻,经保守治疗后,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若骨折较严重,出现粉碎性骨折或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对日常行走等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会评为九级伤残。要是骨折极其严重,引发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可能评定为八级伤残

许树才 主任医师
骨裂尽量不要走动还是静养

骨裂患者应尽量避免走动,以静养为主,这是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骨裂虽属不完全性骨折,但骨骼连续性已受损,此时走动或过早活动会显著增加风险。负重或肌肉收缩可能导致骨折断端微动,进而引发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甚至造成骨折移位或二次损伤。若骨裂位于关节附近,不当活动还可能诱发关节僵硬,影响未来功能恢复。对于严重骨裂或粉碎性骨折,过早负重甚至可能引发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长期并发症。静养期间需严格遵循制动原则,通过石膏、支具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为骨骼修复提供稳定环境

吕海 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办公室人群
颈椎病 干眼症 前列腺增生 脱发 胃病 肥胖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腰痛
腰肌劳损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骨质增生 胸腰椎骨折 腰椎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