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因为白血病分型及预后分层的复杂变化,本病需要结合白血病的具体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症状、长期稳定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主要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方式。对症支持性治疗对于本病也有一定的意义。
对症治疗
1、防治感染
化疗期间加强保护隔离,预防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并发细菌感染时选择强力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并发真菌感染时可以选择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并发病毒感染时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怀疑并发卡式肺孢子菌肺炎时,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2、成分输血
明显贫血可以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或出血时可以输注血小板,有条件的可以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3、预防高尿酸血症
化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同时遵医嘱服用别嘌呤醇。
4、其他
加强营养,加强口腔护理,发热、感染时注意卧床休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使用肝素治疗。
药物治疗
1、集落刺激因子
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化疗期间的骨髓移植,常用G-CSF等集落刺激因子。
2、化疗药物
化疗是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具体药物的选用需要视治疗方案而定。常用药物有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长春新碱(VCR)、泼尼松(Pred)、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等。
3、分子靶向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1)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2-苯胺嘧啶衍生物,能特异性阻止BAR-ABL阳性细胞的增殖,治疗后病人完全遗传学缓解率为92%,10年总体生存率可达84%。
(2)伊洛替尼:属于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比一代药物更快、更深入的分子学反应。
放化疗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诱导化疗:非M3常用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EA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M3常用则常用全反式维A酸+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或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方案。
(2)缓解后治疗:使用原有的诱导方案治疗1-2个疗程巩固治疗,然后大剂量的阿糖胞苷强化治疗。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诱导治疗:基本的治疗方案是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门冬酰胺(L-ASP)+泼尼松(Pred)或地塞米松(Dex)。
(2)巩固治疗:全国方案推荐CAM方案是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6-硫基嘌呤(6-MP)。
3、慢性髓系白血病
可以选择羟基脲、白消安、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砷剂等化疗药物。
其他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联合化疗是目前根治本病的首选方案,同时需要严格掌握移植时机。
2、靶向治疗
在标准化疗方案中配合靶向治疗药物能明显提高化疗疗效,可以使用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奥英妥珠单抗、博纳吐单抗。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淋巴瘤是否会影响终身与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可能终身病情稳定,而侵袭性淋巴瘤若不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生长缓慢,早期患者若无症状且肿瘤负荷低,可暂不治疗,定期观察即可,部分人可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终身病情无进展。但侵袭性淋巴瘤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进展,危及生命。此外,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经规范治疗后,治愈率较高,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