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发生与素体血虚、情志内伤、外感寒邪等有关,发病机制为胞脉阻滞或胞脉失养。病变在冲任胞脉,尚未损及胎元,但严重时可因胞脉阻滞,血脉不通,胞脉失养,而影响胎元,发展为胎漏,胎动不安。
1、素体血虚
素体血虚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妊娠后血聚胞宫养胎,阴血更加亏虚,胞脉失养致小腹疼痛。
2、情志内伤
长期忧愁思虑,情绪抑郁,怀孕后血聚胞宫养胎,肝血偏虚,肝失所养,肝气郁结,或怀孕后情志内伤,肝疏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胞脉不通,导致小腹疼痛。
3、外感寒邪
素体阳虚,怀孕后复感寒邪,胞脉失于温煦,气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小腹疼痛。
生化妊娠后,月经通常在21天至40天内来潮,多数女性会在1个月左右恢复,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需结合激素水平、子宫内膜修复速度及个体差异综合判断。若生化妊娠发生较早(如孕5周内),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小,子宫内膜脱落较快,月经可能在21-28天内恢复;若孕周稍长或激素水平波动明显,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35-40天。此外,既往月经周期规律、身体素质较好的女性恢复较快,而存在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年龄≥35岁的女性,因卵巢储备下降、激素调节效率降低,月经恢复时间可能延长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