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重在调整月经周期。气虚不固者补气摄血,实热者清热凉血,虚热者养阴清热,肝郁化热者疏肝清热。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脾气虚证

(1)若经血量多的患者,可经期去当归,酌加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

(2)若心脾两虚,出现月经提前,心中悸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宜改用归脾汤。

2、肾气虚证

(1)若经血量多的患者,可加用仙鹤草、血余炭。

(2)若经血量多色淡的患者,可加用艾叶炭、杜仲。

(3)若出现腰腹冷痛,小便频数的患者,可加用益智仁、补骨脂。

3、阴虚血热证

(1)若正值经期经血量多色红的患者,可加用地榆炭、仙鹤草。

(2)若热灼血瘀,经血有块的患者,可加用茜草。

4、肝郁血热证

(1)若肝火犯胃,出现口干舌燥的患者,可加用知母、生地黄。

(2)若胸胁、乳房胀痛严重的患者,可加用郁金、橘核。

5、阳盛血热证

(1)若出现神情倦怠,四肢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可酌加党参、黄芪。

(2)若出现经行腹痛,经血夹瘀块的患者,可加用益母草、蒲黄、三七等。

药物治疗

1、脾气虚证

(1)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

2、肾气虚证

(1)方药:固阴煎加减。

(2)常用中药: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人参、山药、炙甘草、五味子、远志。

(3)中成药: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参茸卫生丸。

3、阴虚血热证

(1)方药:两地汤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中成药:固经丸、坤泰胶囊、大补阴丸。

4、肝郁血热证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3)中成药:加味逍遥口服液、安坤颗粒、经前安片。

5、阳盛血热证

(1)方药:清经散加减。

(2)常用中药: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3)中成药:宫血宁胶囊。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

1、曲池、中极、血海、水泉。针刺用泻法,不宜灸。适用于阳盛血热证。肝郁血热证可配行间、地机。

2、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针刺用补法,并施灸。适用于脾气证。

3、肾俞、关元、中极、阴谷、太溪。针刺用补法,可灸。适用于肾气虚证。

相关解析
张树昆 主任医师

推拿科 曲靖市中医医院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论治

这种情况考虑属于个人卵巢功能方面的问题。所以会出现月经提前来,也可能是属于血热有关系。可以看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比如可以看医生号脉以及看舌苔检查,可以对病情进行相关治疗,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调理卵巢功能等治疗。坚持治疗可以好转。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月经褐色拖尾几天正常

月经褐色拖尾通常持续1-3天属于正常范围,但若超过5天或伴随异常症状,需警惕潜在健康问题。月经褐色拖尾是经血排出后期,因血量减少、流速变缓,在阴道酸性环境中氧化成褐色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与个体激素水平、子宫内膜脱落速度及阴道环境密切相关。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的女性,褐色拖尾多出现在月经第5-7天,持续1-3天可自行干净,这属于生理性表现,无需特殊干预。若拖尾时间超过5天,或伴随异味、腹痛、发热等症状,则可能与病理性因素相关,需进一步排查。褐色拖尾时间延长的原因多样

陈礼全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月经
月经发黑 月经血块过多 月经量少 月经量多 月经后错 月经先后无定期
人流
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 引产 人流综合症 人流后阴道出血 高危人流
妇科病
子宫肌瘤 宫颈糜烂 宫颈囊肿 宫颈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