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单侧发病占80%~90%,双侧发病占10%~20%,并往往是同步发生。患儿常表现为好动、跛行、腹股沟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病程为2~4年。
典型症状
1、常见的症状为无疼痛的跛行,肢体容易疲劳。
2、部分患者可感到腹股沟疼痛,可以放射到大腿前内侧或膝关节,可在活动后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
3、患儿的典型形态为瘦小、好动,总是不停地跑和跳。
4、髋关节内旋、外展受限,髋关节可有10°~20°的屈曲挛缩,髋关节周围的肌群还可能发生萎缩。
5、股骨头塌陷可致下肢短缩。
并发症
随着病程进展,髋关节可并发畸形改变。
股骨头位于髋关节内,具体位置在骨盆下方、大腿根部,是股骨近端的球形结构,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股骨头是人体重要的承重结构,其球面与髋臼形成杵臼关节,承担上半身重量并传递至下肢,同时通过关节软骨和滑液实现髋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多向运动。若股骨头受损,可能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瘫痪,直接影响站立、行走等基本功能。若出现髋部疼痛、活动时关节弹响或跛行,需警惕股骨头病变。早期可通过X线、MRI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避免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轻微骨裂10天一般不建议上班,此时尚未完全愈合。骨裂后10天骨折断端刚形成纤维性骨痂,骨骼稳定性差,无论是体力劳动需肢体负重,还是久坐工作日常活动,都可能牵拉、挤压伤处,导致骨痂断裂、错位,引发疼痛肿胀加剧,严重影响愈合进程。并且个体恢复速度虽受年龄、营养、健康状况影响,但即便恢复能力强,10天也难以达到正常工作所需的愈合程度。建议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再考虑复工,以免因过早工作引发并发症,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