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诊断

临床上,诊断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是基于药物摄入史、符合诊断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另外,还应与引起昏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肝病等相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过量摄入或误服三环类抗抑郁药史。

2、临床表现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征象通常包括镇静,但也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或幻觉、窦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脏传导延迟以及抗胆碱能毒性(如过热、潮红、瞳孔散大、肠蠕动消失、尿潴留等)。

3、心电图表现

(1)QRS时限延长至大于100ms。

(2)QRS波形态异常(如Ⅰ和aVL导联的S波深且粗钝)。

(3)aVR导联的R波和S波的大小和比值异常,aVR导联的R波大于3mm;aVR导联的R波与S波比值大于0.7。

鉴别诊断

1、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

(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酒精、阿片类物质、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和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中毒可出现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意识水平下降,具体的药物摄入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2)可卡因、水杨酸盐类、甲基黄嘌呤类、金属,安非他酮、曲马多、丙氧芬和巴氯芬引起的中毒可出现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癫痫发作,具体的药物摄入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3)苯海拉明及其他抗组胺药、卡马西平、环苯扎林、金刚烷胺、氯氮平、吩噻嗪类、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及苯海索等药物中毒遗留的后遗症,可出现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抗胆碱能作用(主要是毒蕈碱型),具体的药物摄入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4)各种抗高血压药中毒可出现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低血压伴反射性心动过速,具体的药物摄入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5)其他钠通道拮抗剂中毒可出现类似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心电图表现QRS变宽,具体的药物摄入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2、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肝病引起的昏迷

(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引起的昏迷,可通过具有高血压病史及治疗史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引起的昏迷相鉴别。

(2)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尿病引起的昏迷,可以通过检测血糖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引起的昏迷相鉴别。

(3)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癫痫原发病史及相关实验检查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引起的昏迷相鉴别。

(4)肝病:具有肝病史及肝功能检查异常可以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引起的昏迷相鉴别。

疾病相关 更多»
感冒药和西地那非相隔多久吃

西地那非指的是枸橼酸西地那非,感冒时如需同时服用感冒药与枸橼酸西地那非,应至少间隔2小时,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感冒药与枸橼酸西地那非是两种作用机制截然不同的药物。感冒药主要用于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等,其成分多样,可能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抗病毒药等。而枸橼酸西地那非则是一种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5来增强阴茎勃起功能。由于两种药物成分复杂,同时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郭兮恒 主任医师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抑郁症吗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一般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在缓解抑郁伴随的焦虑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请注意,其疗效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差异,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作为一种抗焦虑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辅助作用。它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脑内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紧张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刘赟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2类会自愈吗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是指甲状腺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后,在甲状腺组织中形成了局限性的肿块。对于甲状腺2类,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愈的。甲状腺结节2类不会自愈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病理基础。这些结节通常是由甲状腺组织的非恶性增生引起的,其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增长。由于甲状腺细胞已经发生了异常增生,形成了实质性的肿块,因此不会自行恢复正常。此外,即使某些结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也不能排除其未来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足光散为什么不能用超过三次

足光散连续使用不宜超三次,因其可能过度刺激皮肤、破坏菌群平衡,不仅无法有效治疗,反而可能降低疗效,需严格遵循使用说明。足光散中的水杨酸、苯甲酸等有效成分,适量使用能发挥角质剥脱和杀菌作用,有效缓解足部瘙痒、脱皮等症状。然而,若连续多次使用,这些成分可能过度刺激皮肤,导致角质层过度脱落,使皮肤变得敏感脆弱,出现发红、瘙痒、疼痛等不适,甚至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同时,足光散还会加剧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严重时出现干裂,增加感染风险

王霞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中毒
马钱子中毒 吗啡类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 半夏中毒 苯海拉明中毒 吡唑酮类中毒
急症
食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铅中毒 汞中毒 农药中毒 甲醇中毒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