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现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利用网络上的多种聊天工具上进行聊天,从而培养感情进行恋爱的一种现象。进行网恋的人群主要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恋爱。网恋也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特殊的情感生活方式和婚姻恋爱方式。
夹腿综合症医学上称为夹腿综合征,又称为擦腿综合征、儿童情感性交叉搓腿、习惯性摩擦阴部,患者通过夹腿或摩擦会阴部位引起兴奋,好发于1~3岁儿童,多见于女性。引起发病的原因较多,经及时的干预后可获得治愈。
失恋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失去恋爱,就是指经过恋爱后,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男女之间情感出现问题,造成分手,一般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主要会引起失恋的人心理上的变化,有可能会都生活失去希望和阳光,造成情绪上的痛苦和烦恼,有的人不能及时排泄这种心情,会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发生的抑郁症,也可称为产后抑郁障碍,属于抑郁症的一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妇女大多在围产期阶段发病。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情绪不良不同,患者常有情绪低落、易悲伤及哭泣、脾气暴躁、注意力及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产妇的社会功能、日常起居影响较大。
拖延症是一种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常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高发人群为大学生。在严格意义上,拖延症并不算是精神疾病,但这种普通存在的拖延行为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问题,常以心理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性窒息属于性变态的一种,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边缘状态。性窒息国外也称自淫性窒息或自淫性死亡,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一人在偏僻隐蔽的地方采用缢、勒颈项等控制呼吸的方式,造成大脑的缺氧状态,刺激增强其性欲以达到性高潮。多发群体为12~25岁男性。发生原因可能与某种性格特征突出或某种人格障碍有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应激相关障碍中临床症状严重、预后不良、可能存在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闯入患者的意识或梦境中,高度的焦虑状态以及回避任何能引起此创伤性记忆的场景,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多重人格医学上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旧称作多重人格障碍,是指患者存在多重人格,每个人格都有自己不同的身份以及性格,两种以上的分离身份,可对个人的意识、精神进行操控,使患者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现象,通过治疗部分患者进行人格整合,恢复完整人格。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可称为人质情结,是指受害者在被囚禁的过程中与加害者产生情感联结的现象,其名字起源于1973年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人质劫持案件。本病从未被收录于DSM中,患者通过支持及心理治疗可得到缓解。
多梦是一种症状名,指的是入睡后睡眠不实,睡眠中梦扰纷乱,醒后感觉头昏神疲的一种状态。造成多梦的原因有很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可由情志损伤、痰热内扰、饮食失节等引起。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可由精神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需要对症处理。
偏执狂(paranoia)又称为妄想狂、妄想性障碍,指的是一组病因未明,以发展出一种或一组相互关联的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性疾病。发作时患者无抑郁、躁狂等心境障碍,亦无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
幻听,是指没有外部声刺激听觉器官的情况下,而本人非常确定听到声音的一种病症,是幻觉的一种表现形式。幻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觉障碍,与内耳或外耳损害无关。幻觉常出现在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患者中,也可因酒精、毒品、脑肿瘤等因素引起。
噩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噩梦在儿童中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生率约1%左右。诱导原因有心理因素如睡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身体因素如发热、卧室空气污浊、被褥过厚、睡眠姿势不当、胸前受压等身体不适均可诱发;饮食习惯不良如晚餐过饱或饮食太少而呈饥饿状态也是诱发本症的原因之一。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常伴随的一种精神症状。是病人的一种不理性、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实现的一种错误的认知。妄想分为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种类别,患者常常会有感知觉障碍,出现幻听、幻视、幻嗅等异常表现,即使告诉病人正确的事实,病人也并不接受,沉浸在自己妄想中无法自拔。
暴怒是一种情绪极度高亢的一种状态,有暴怒倾向的人群往往情绪不受自我的理智控制,患者常常会因为某件不值当生气的事情爆发极度愤怒的情感,并且会口吐平时并不常说的粗鄙之语,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剧烈指责和疯狂谩骂。处于暴怒的患者常常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难以自我维持情绪的平稳。
激动指的是由于受到刺激而产生感情冲动得罪的一种现象。属于精神科的范畴。临床上某些病症会出现容易激动的现象,比如库兴氏综合征表现出的精神症状就包括激动、忧郁等。通常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所导致。激动的症状通常会伴有高血压、暴怒、低血钾、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和情感爆发等特征。过度激动时要考虑是否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幽闭恐惧症是一种针对密闭空间的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处一些密闭的场所,如电梯、汽车、飞机等封闭空间,一旦进入这些密闭环境就会惶恐不安,不自主的想要逃离出去,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症状。幽闭恐惧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个人性格、童年创伤、家庭环境等。
睡眠障碍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临床上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躯体疾病、药物因素、生活习惯、年龄因素等。患者常表现为睡眠量过多或失眠两种形式,有时可能还会伴有多梦、头晕、乏力、梦游、说梦话等症状。
躁狂症为躁狂发作的旧称,在2001年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被列为与双相障碍并列且同属于心境障碍的疾病,现行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已将其列为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表现之一。患者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易激惹、睡眠需求减少、行为鲁莽、言语增多等,其发作和多种因素有关。躁狂症可在治愈后多次复发以及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生活。
恋兽癖是性欲倒错的一种,患者的性幻想、性冲动、性行为均以动物为对象,以狗、马为主要对象,通过与动物发生性接触获得性满足。患者大多单身未婚,且对于将来是否开始婚姻关系持迟疑态度,本病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不明。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表现为社会交际及非语言交流能力低下、兴趣范围狭窄及动作重复刻板。本病在DSM-5中被列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具有孤独症的表现但与其他孤独症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类患者的语言发育障碍及智力障碍相对较轻。本病多发于婴幼儿,多在2-3岁前起病,可伴随终身。
性功能障碍,又称性功能失调,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活动过程中的某些阶段发生的生理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必须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并因此不能进行自己所希望的性生活。对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痛苦。
注意力不集中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常见病因有遗传、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额叶发育异常、产前和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家庭、社会及心理因素等。常见症状有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叫做植物神经紊乱、自主神经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是一类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系统机能紊乱。发病原因多为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压力大等,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焦虑、烦躁、异常出汗、失眠、晕厥等。治疗常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恋物癖(fetishism),在临床诊断上称为恋物障碍(fetishistic disorder),属于性欲倒错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由物品或身体的非生殖部位引起强烈的性欲望、性幻想,通过接触可获得性快感或性满足,男、女性均可发生,目前的临床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
人格障碍指的是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人格障碍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该疾病分型较多,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表现为患者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目前治疗方法有限,预后通常较差。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畅,出现音或单词重复停顿。口吃儿童说话时因发声困难,常伴有跺脚、摆头、伸颈、挤眼、歪嘴、上身摇晃、嘴唇颤抖或双手握拳等继发性奋力动作。目前口吃的病因不明,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恐惧症(Phobia)又可称为恐怖症、恐怖性神经症,后者由于神经症不再作为精神疾病诊断的分类标准,现已较少使用。患者主要表现为过度且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处境,发作时以恐惧、回避、紧张、焦虑为特征。可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及特定恐惧症,治疗以心理和药物联合治疗为主。
疑病症又称为疾病焦虑障碍,指的时患者主观认为自己即将或已经患有未被诊断的重大疾病,并因此而反复就医,但医生的无疾病结论无法消除其疑虑,最终导致回避行为。患者多在50岁前发病,无性别差异,目前认为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语言发育迟缓(LD)是指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语言发展遵循正常发育顺序,但落后于正常发育速度,未达到其年龄相应的水平。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可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不仅会儿童的认知功能,还会影响儿童的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