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和(或)胸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高度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炎症,属于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症性疾病。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热、胸痛、咳嗽等症状。结核性胸膜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群,通过积极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差。
痢疾是中医的学名,在西医上指的是细菌性痢疾,又叫志贺菌病,是一种肠道的传染病,以发热、反复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壮年,一般在夏、秋季节比较常见,在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比较常见,可通过消化道传播,通常在1-2周内治愈。
鼠疫是因鼠疫耶尔森菌(又称为鼠疫杆菌)感染导致的烈性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出血、肺部特殊炎症等。鼠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建议确诊的患者尽快接受规范治疗。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玫瑰皮疹、表情淡漠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确诊后需及时治疗。伤寒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未患过本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存在易感性,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为多见,治疗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相结合。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水、食物等途径进行传播,机体感染后可迅速起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继而引发脱水、循环衰竭等。本病属于急症,发病后需立即治疗,延误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年老体弱、婴幼儿、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禽流感即人感染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一般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人感染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有多种疾病类型,主要引起流感样症状,在疾病早期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细菌感染指的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病例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好发于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真菌感染是由于真菌侵犯人体引发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为接触性感染,可通过接触、吸入或食入等方式致病,一般分为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
白喉是指因白喉杆菌所引发的细菌性传染病,能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主要特点是咽喉部可见灰白色假膜以及出现毒血症症状。
病毒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5~7天即可痊愈,伴发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起病急,常在气候突变时发病,多发于春、冬两季,好发于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和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指由于EB病毒感染后所引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口传播为主,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肿大、发热以及咽峡炎合并有肝脾肿大等,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人群,本病有自限性,所以预后良好。
出血热的学名全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指汉坦病毒属的各类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以鼠类为传染源的疫源性疾病,其表现为充血出血、发热、休克、低血压以及肾损害,好发人群以青年男性为主,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少部分出现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湿疣多为尖锐湿疣的简称,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性病之一。多表现为肛门和外生殖器的皮肤粘膜的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易复发。
结核是由于受到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大部分首次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疲倦、盗汗、食欲下降、咳嗽、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结核通过及时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消化道、母婴、接触等方式传播。
尘肺又称尘肺病、肺尘埃沉着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职业性肺部疾病。疾病早期可无症状,后逐渐发展为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通常病程较长。尘肺好发于在职业环境中容易吸入粉尘的人群,其中粉尘包括工厂、矿山中的矽尘、煤尘、石棉尘等。
持续低烧又称持续性发热,指的是发热过程持续4周以上。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而且以感染性发热常见。常见病因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大手术后、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肿瘤、风湿病、甲亢等。患有原发性肝癌、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系统均可有感染情况发生,由于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部分具有传染性,且不同器官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存在一定差异。通常医生会针对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布病临床上常称为布鲁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波状热,属于细菌性传染病,表现特征为持续性发热、肌肉关节酸痛、淋巴结、肝脾肿大为主,多由家畜、野外动物带病后传播给人类,经过规范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统称。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部为下呼吸道。感染后可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咽喉痛、咳嗽、咳痰等,部分伴随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肌肉疼痛、头痛、食欲下降等。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可出现流行。
猫抓病又称为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多是由于患者被携带汉赛巴尔通体的猫抓伤、咬伤后,机体受到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皮损、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头痛等。猫抓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病死率较低,通常经2~3个月可自行痊愈,多数预后较好。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性休克、肾脏损害,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阴性感染,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头痛或肢体疼痛,少数可引起肢体瘫痪。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莱姆病是指由伯氏疏螺旋体透过蜱虫叮咬后,所引发的疫源性疾病。可表现为游走性红斑、发热、头痛、关节炎以及脏器病变等,通过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导致的脑膜炎,常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多好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主要以抗结核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菌血症是指细菌感染伤口后,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炎性反应的疾病,一般发生在新生儿、老年人以及肿瘤患者中。其可以引起继发性脓胸、化脓性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等并发症,通常早期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可以治愈。因此,建议患者因伤口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及时就诊于感染科。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的乙类传染病。炭疽病主要发生于牛、马、羊等草食动物,人类通过接触病畜及排泄物、食用病畜肉类获得感染,以皮肤炭疽较为常见。
炭疽病属于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炭疽杆菌所引发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因接触患病动物排泄物或食用患病动物的肉类出现感染,本病需要及时治疗,因容易发生危重症,危及生命。
痄腮又名炸腮、流腮、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腮腺炎病毒一般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痄腮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腮腺炎病毒后通常可以获得持久性免疫甚至是终身免疫。
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这种病毒。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还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最有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常见症状有头疼、乏力、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无传染性。
链球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链球菌侵入人体所致。而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经呼吸道及接触等途径传播。链球菌感染可引起发热、咳嗽、呕吐、皮疹等症状,一般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