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小儿肺炎是一种发生在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由(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及其它因素(如吸入羊水、胎粪等)所引起的,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湿啰音。
急性支气管炎又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物理、化学剌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降时发病,也可由迁延不愈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及儿童易感。
鼻涕带血是鼻腔出血的一种表现,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偶尔一次或者一段时间持续症状。诱因很多,常见的诱因为鼻腔干燥,鼻粘膜分泌物减少,引发鼻涕中有血;鼻腔内血管破裂也可导致鼻涕中有血。当鼻腔中出现肿瘤时,肿瘤会造成血管的侵蚀,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鼻涕带血。鼻涕带血一般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急性鼻涕带血,指的是以前没有出现症状,最近短期内出现,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也可能是鼻炎、急性鼻窦炎造成的鼻腔粘膜水肿和炎症出血。二是一段时间内反反复复出现鼻涕带血。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和(或)胸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高度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炎症,属于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症性疾病。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热、胸痛、咳嗽等症状。结核性胸膜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群,通过积极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预后较差。
肺栓塞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主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可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劲或气不够用。轻者无不适,重者感到难受,似乎有重物压在胸部,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可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压迫感、心悸、气喘、冒冷汗、恶心、呕吐等。胸闷不仅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
过敏性咳嗽又叫变应性咳嗽,是指接触过敏原后而引起持续性干咳,无气道高反应性,是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过敏性咳嗽的病因尚不明确,经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咳嗽症状可缓解,但易在接触过敏原后再度发作。本病治疗周期长,难以真正治愈,重在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
肺纤维化,是指正常的肺组织被损坏后由于异常修复而造成的肺部疤痕性变化,医学上将其归属为肺间质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环境、药物、疾病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咳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终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禽流感即人感染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一般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人感染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有多种疾病类型,主要引起流感样症状,在疾病早期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各种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刺激肋间神经感觉纤维、脊髓后根传入纤维、支配心脏及主动脉的感觉纤维、支配气管与支气管及食管的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或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均可引起胸痛。此外,有时某一内脏与体表某一部位同受某些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神经支配时,则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到达大脑皮层后,除可产生局部疼痛外,还可出现相应体表的疼痛感觉,称之为放射性疼痛。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为可逆的,随着病程延长可发生气道重构。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或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
呼吸指的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正常,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一个呼吸分为三个部分:呼气、屏息、吸气。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发热的原因有跟多,最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败血症、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见于恶性肿瘤、药物热、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病毒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5~7天即可痊愈,伴发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起病急,常在气候突变时发病,多发于春、冬两季,好发于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和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支气管扩张是因反复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导致的支气管与细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的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出大量脓痰、咯血。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复杂,诱发因素较多,因本病会损害肺部功能,且易合并其它疾病,所以整体的预后较差,治疗中不推荐吸入糖皮质激素。
间质性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肺间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间质炎性和纤维化疾病,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的进行性加重。可分为已知原因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较为常见。本病患者出现的肺部纤维化改变大多无法逆转,治疗上以减缓病情进展为主,患者需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待病情稳定后进行肺康复训练。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心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一般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为主要症状。
呼吸衰竭(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亦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嘴唇发绀,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能发生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精神神经症状。
大叶性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肺部炎症,可出现高热、咳铁锈色痰等症状,受凉、过于疲劳时容易诱发,预后多良好。
肺积水又称胸腔积液,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胸膜炎症、低蛋白血症、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胸膜腔内的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使胸膜腔内的液体增多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根据病因不同还可伴有发热、气促、心功能不足等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恶性胸腔积液预后较差。
变异性哮喘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英文缩写为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发病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多在夜间出现刺激性干咳,部分患者发病有季节性。由于该病属慢性疾病且病因尚不明确,患者需长期监测病情发展并接受治疗,哮喘治疗可缓解咳嗽并控制发病,未经治疗的儿童易发展成典型哮喘。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发绀应积极寻找原发病,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过敏性哮喘是哮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又被称为变应性哮喘、特应性哮喘,一般是由过敏原引起和(或)触发的一类哮喘,主要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常表现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并发气胸、肺不张,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由小细胞组成的恶性上皮肿瘤,占所有肺癌的发病率的14%。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性干咳、咳痰、胸闷气短以及胸痛等,中心型的呼吸道症状与周围型相比较为明显,周围型的肺癌除胸痛外,很少有其他临床症状。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对比较差。
小儿咳嗽即儿童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因为儿童的呼吸道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呼吸道分泌物、异物、有刺激性的气体和气味等都容易引起咳嗽。咳嗽是一项重要的反射,有助于人体清理气道,还有助于防止人们将可能有害的东西吸入气道和肺部。儿童偶尔咳嗽属于正常现象,但若发生反复持续性咳嗽多提示疾病可能。
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指各种因素导致小儿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生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结核是由于受到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大部分首次感染结核杆菌的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疲倦、盗汗、食欲下降、咳嗽、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结核通过及时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消化道、母婴、接触等方式传播。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也叫季节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发病率高,我国北方常在冬春季流行,南方则全年可流行,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发病,但发病后可自愈。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发病较急,可迅速传播,已在全世界内引起过多次暴发流行并导致部分患者死亡。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咯血主要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出现咯血。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