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主要指在没有发生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时,出现持续、强烈的担忧和恐惧感。
心理咨询是一种治疗方式,通过面谈、书信、网络、电话等手段,对出现心理障碍患者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其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广义的心理咨询还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所有心理上体验到不适存在痛苦体验的人群。
网恋现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利用网络上的多种聊天工具上进行聊天,从而培养感情进行恋爱的一种现象。进行网恋的人群主要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网络上寻求虚拟的恋爱。网恋也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特殊的情感生活方式和婚姻恋爱方式。
失恋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失去恋爱,就是指经过恋爱后,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男女之间情感出现问题,造成分手,一般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主要会引起失恋的人心理上的变化,有可能会都生活失去希望和阳光,造成情绪上的痛苦和烦恼,有的人不能及时排泄这种心情,会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
拖延症是一种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常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高发人群为大学生。在严格意义上,拖延症并不算是精神疾病,但这种普通存在的拖延行为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问题,常以心理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性窒息属于性变态的一种,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边缘状态。性窒息国外也称自淫性窒息或自淫性死亡,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一人在偏僻隐蔽的地方采用缢、勒颈项等控制呼吸的方式,造成大脑的缺氧状态,刺激增强其性欲以达到性高潮。多发群体为12~25岁男性。发生原因可能与某种性格特征突出或某种人格障碍有关。
噩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噩梦在儿童中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生率约1%左右。诱导原因有心理因素如睡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身体因素如发热、卧室空气污浊、被褥过厚、睡眠姿势不当、胸前受压等身体不适均可诱发;饮食习惯不良如晚餐过饱或饮食太少而呈饥饿状态也是诱发本症的原因之一。
激动指的是由于受到刺激而产生感情冲动得罪的一种现象。属于精神科的范畴。临床上某些病症会出现容易激动的现象,比如库兴氏综合征表现出的精神症状就包括激动、忧郁等。通常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所导致。激动的症状通常会伴有高血压、暴怒、低血钾、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和情感爆发等特征。过度激动时要考虑是否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幽闭恐惧症是一种针对密闭空间的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处一些密闭的场所,如电梯、汽车、飞机等封闭空间,一旦进入这些密闭环境就会惶恐不安,不自主的想要逃离出去,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症状。幽闭恐惧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个人性格、童年创伤、家庭环境等。
注意力不集中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常见病因有遗传、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额叶发育异常、产前和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家庭、社会及心理因素等。常见症状有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
多血质是人的气质类型之一。具有的特点有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但是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神经特点表现为感受性高、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可塑性高、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多血质也称为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
厌学是一种比较高发于初高中学业较为繁重、知识重点不容易理解的的阶段,是学生对学习知识和学校产生的一种负面抵抗的情绪表现。在心理学角度上讲,厌学症是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事物的一种消极抵触,不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自身对学习的不正确认知都有可能引起学生在行为和情感上远离学习。
情绪低落属于一种情感障碍。该病的患者常常自我感觉不良,心境抑郁悲观,对人和事物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寡言少欢,长吁短叹,表情沮丧。重者情绪抑郁,终日愁楚,唉声叹气,行动减少、食欲减退甚至失眠难寐。常见于心境恶劣疾病、躁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和一些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神经症。
神经质不是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形容人在遇到事情情时情绪容易冲动、神经过敏、胆小怕事的状态。在与人交往时,神经质可能出现因无助感而趋近友好他人、因追求别人的恐惧地位而攻击他人,以及以及逼免与他人冲突而产生回避行为。神经质也可指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难以自控的重复机械动作。总的来说,神经质是神经系统敏感脆弱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一个人神经精神方面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导致各种异常表现,心理异常活动达到一定的程度,表现为自身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降低。心理障碍不属于疾病的一种属于心理异常表现,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感觉和知觉障碍,指一个人精神活动各方面不协调,不能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方式方法生活。
精神恍惚是指以神思不定、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为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引起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等。临床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神思不定,甚至神志不清,乏力、懒言,嗜睡,面色晦暗,目光呆滞,甚至出现窃窃私语,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该病如果日久不愈,可能引起精神失常病症。
恐艾症,又称“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恐惧症”,以艾滋病为恐惧对象,是恐惧症和疑病症的一种特殊形式。恐艾症是指个体对于罹患艾滋病产生强烈的恐惧,患者可能有过危险性行为,并且对于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足,导致恐惧、怀疑、抑郁、焦虑甚至惊恐等多种心理状态的出现。
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与神经学有关,比如曾患过轻微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或者大脑发育迟缓,并且皮层功能不成熟,觉醒不足,左右脑发育不平衡等等原因都是与神经学有关的;其次是遗传因素,患者可能患有轻微脑损伤,或者心理环境假设;还有就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发展缺陷的学习障碍也是比较多见的。
贪食是一种压制不住的超量进食行为。特点是在过量进食后,继之自我诱发呕吐的症状。多见于青年女性。该病的病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等。中枢系统病变如下丘脑垂体病变等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病常见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下丘脑垂体病变等疾病。
儿童孤独症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男性儿童。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人际关系失调。患者语言和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症状。患者的语言障碍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通常滞后或内向两年和三年,之后再次回归或语言发育正常的语言在2 ~ 3岁前有表达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甚至最后出现失声现象。
多疑是指多疑惑、疑心重。比如:如果看见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为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每当自己做错了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怀疑别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着自己似的。是一种心理疾病,轻者应注意自身的心情调节,放松心态。严重者应咨询心理医生。
洁癖症属于强迫症的一类,是指身处的周围环境如果有任何一点不满足自己的想法,就会感到十分的焦虑、心烦,会强行进行整理、清洗,从而使“不洁”之物恢复“干净”,一般洁癖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肉体洁癖、行为洁癖、精神洁癖。导致患者出现洁癖症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性格特点等。
随着婚期的临近,许多准新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甚至产生临阵脱逃的念头。这种症状,多起因于舆论对婚姻负面影响及对婚姻持久性怀疑和恐惧,其实这是一种回避心理在作祟,心理学家称之为“结婚恐惧症”。紧张不安、担心、烦躁、脾气比较急、爱发火;有的人会沉默寡言。本病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网络依赖。即患者表现对网络的一个严重依赖习惯性。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
职业枯竭,即职业倦怠,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职业中,因为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情绪体验会造成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临床表现为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并且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也大幅度下降,还会伴随着产生身心症状,如头疼,肠胃不适,失眠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
心理感冒是指患者由于外界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外界条件而引发的异常症状,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感冒是指一些本身患有轻微抑郁症的人群,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不属于疾病,就像感冒一样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故用心理感冒来特指抑郁症,通常生理上会有头晕、头疼等感觉。
群体性癔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在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乡村发病较高,癔症患者通常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做事夸张,感情用事和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患者在患病前通常有一定的精神疾病征兆,患者发病时有精神萎靡不振、呕吐、手脚麻木的症状,常常在接受到正向心理暗示后病情得到缓解。
儿童学习障碍一般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学习困难的一类病症。其发病病因多与儿童的智力发育、遗传因素、脑器质性缺陷、躯体疾病、精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此外此症也常见于注意缺陷障碍和发育迟缓的儿童,亦可见于儿童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或者由躯体疾病(如结核、风湿、哮喘病)所引起的衰弱状态。
武侠迷,即一种沉迷于武侠的表现,是一种精神疾病。一般患通过看武打小说、影视片、录像等达到入迷的程度,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甚至出现其他严重后果。可能是由于患上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疾病还会出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
电脑狂躁症,即使用电脑的时间很长,产生的一种厌烦的情绪,是一类精神疾病。主要产生的原因是过度的使用电脑,在电脑出现故障后产生的和焦躁,抵触,厌烦等情绪,或者患者本身就有焦虑抑郁的症状,工作生活或家庭压力大。临床症状则主要表现为向电脑发泄无名怒火或将不满转嫁给同事甚至其他不相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