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即指肺癌,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目前在肺部发生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肺癌早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背疼痛,哮喘和慢性发热,有时会出现咯血。当癌症累及胸膜时,还可能出现胸膜的感染,炎性产物可能发展为胸腔积液。目前认为重度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几率较高,此外遗传因素和受污染的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平滑肌肉瘤是源于肠壁平滑肌、肠壁血管平滑肌或肠壁黏膜肌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以直肠平滑肌肉瘤最多见。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该病好发于中年男性。临床症状主要为皮损,大多位于下肢,表现为单个结节,质硬,可破溃。该病常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需要及时治疗。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分滤泡状和乳头状实性腺瘤两种。该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性别、遗传、射线照射等有关。该病的临床症状为甲状腺体内的单发结节,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癌痛是指癌症晚期的病人出现的异于常人的疼痛。癌性疼痛主要是由于肿瘤增生物压迫周围神经系统或脊髓和脑,以及侵蚀血管和器官骨骼等。引发神经系统的刺激以及器官组织局部的坏死和感染,所引发的严重的疼痛。由于涉及神经系统,有时还伴发牵涉痛,疼痛部位不明确,并且范围较广。
扁桃体癌是指原发于扁桃体的恶性肿瘤。是扁桃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吸烟、饮酒、长期炎症刺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小的扁桃体癌可无症状,肿瘤增大可引起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等表现,咽部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可加重疼痛。
肺癌脑转移是指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等方式转移至颅脑形成继发肿瘤。该病的发病原因为肺癌癌细胞经血流等途径转移至脑。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咯血、痰中带血、胸痛、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情感淡漠、癫痫发作、偏瘫、失语等。该病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可引起患者死亡。
胸膜间皮瘤是指源于胸膜间皮组织的肿瘤。是胸膜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根据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前者为良性或恶性,后者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该病与石棉接触有关。临床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恶病质等。
纤维肉瘤是肉瘤,其细胞趋于定向成纤维细胞分化,产生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放射线因素、先天性遗传因素、良性纤维瘤病、恶变因素等有关。纤维肉瘤最常发病的部位为大腿,其次顺序为,躯干及其它四肢骨。纤维肉瘤可在任何性别及年龄中发病,但一般在30~70岁间的发病率较高。
生殖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病因不详,发病者多为小孩或青年人。人体大脑内的多个部位都可发生生殖细胞瘤,主要包括松果体,基底节以及鞍区。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累及脑内功能区,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失语症和 吞咽障碍等等。此外还可发生尿量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发生在孩子的生殖细胞瘤还会向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智力障碍。
间皮瘤是指起源于间皮细胞的一类疾病。可发生于胸膜、腹膜、心包等处,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临床很少见,其临床症状与肿瘤发生的位置有关。该病的发生多与接触石棉有关。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可有腹痛、腹胀、恶心、腹水、胸痛、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心悸、发热等表现。
鼻腔肿瘤泛指生长在人体鼻腔内的各种肿瘤的总称。鼻腔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阳性肿瘤包括鼻息肉等,这肿瘤长大可能出现压迫性症状,逐渐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恶性肿瘤以鼻咽癌最为常见,症状要更加严重,出现黏液样鼻涕以及鼻塞,头痛,头晕等,并且出现明显的消瘦和体重减轻。
睾丸肿瘤为发生于睾丸的各类肿瘤的总称,可以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两大类。发病率低,几乎均为恶性,20~30岁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睾丸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能存在疼痛、睾丸肿大、质地变硬、重量增加等症状。甲胎蛋白(AF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有助诊断及判断预后。
星形细胞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形成的肿瘤,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多数肿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且复发后肿瘤可演变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不仅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手术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且易演变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胸腺癌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纵隔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临床症状多为胸痛或胸部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消瘦、盗汗、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若肿瘤较大,可出现上腔静脉阻塞表现。胸腺癌不仅可造成呼吸系统损害,还可累及淋巴结、胸膜、纵隔等,不及时治疗还可发生转移,甚至危及生命。
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腹膜后肿瘤中恶性肿瘤占多数,多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临床上常有腹部包块、疼痛、腹胀、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腹膜后肿瘤可出现压迫症状,累及消化系统,影响进食,重症者可致死。一旦发病,需要多加注意。
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从理论上说,乳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恶性肿瘤组织。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发生乳癌。该病主要由性染色体异常、雌激素增多、家族史等因素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胸部皮肤改变、乳头异常、淋巴结等,需要多加注意。
软骨肉瘤系起源于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本病根据病因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后者可由软骨瘤、骨软骨瘤恶变而来。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为关节周围疼痛,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调查,肾癌是我国仅次于膀胱肿瘤的第二大泌尿生殖系统癌症,成人恶性肿瘤占2% - 3%,儿童恶性肿瘤占20%左右。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不同,统计比率为2:1。欧洲国家和美国都远高于其他亚洲各国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国具有更低发病率,城市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纵隔肿瘤是胸部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包括纵隔不同组织结构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产生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更为常见,大多数转移到淋巴结,纵隔性淋巴转移在原发性肺恶性肿瘤中更为常见,如支气管癌。除肺外,食管、乳房和腹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的肿瘤,这是一种胚胎肿瘤,这种肿瘤具有多种分化模式,肝母细胞瘤由胎儿肝上皮细胞、胚胎细胞和分化的间质成分组成。由临床经验可以知道,大多数肝母细胞瘤都是恶性的,肝母细胞瘤的患者会出现腹胀、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的症状,有时也会有恶心、呕吐和腹痛。
小肠癌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的恶性肿瘤,较少见。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肠恶性肿瘤的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肠梗阻、发热、贫血、消瘦等。位于十二指肠者可有黄疸,频繁呕吐等;肿瘤穿孔可有腹膜炎表现。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多发于60~70岁人群。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上的一种常见的肥大细胞疾病。许多物种在内皮或皮下组织中发现的新生物体在临床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不断增加,导致转移,威胁生命,被称为皮肤癌。皮肤肿瘤是目前最难治疗的皮肤病。它们通常指原发性皮肤良性和恶性肿瘤,包括: 1)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血肿等。 2)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佩吉特病等。 3)皮肤T细胞淋巴瘤,主要由肌样肉芽肿组成:皮肤的浸润性斑块、局部或全身结节,可在晚期破裂。
尤文氏肉瘤是由微小的圆形细胞恶化而来是一种恶性肿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尤文氏肉瘤的早期症状为患者感觉疼痛和肿胀,该病中后期会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脊髓和神经根疼痛。患者的胆固醇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加,同时伴有白细胞数量的增加和贫血是一种恶劣的肿瘤。
脑垂体腺瘤是源于脑垂体的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该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为闭经、溢入、肢端肥大、头痛、视力下降、脑垂体腺瘤不仅可引起视力、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损害,还可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危及生命。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50%。根据肿瘤来源的胶质细胞类型不同,从病理学角度可以把胶质瘤进一步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类型。临床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等。
胃肠道间质瘤是指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源性肿瘤。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常见的症状有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大便隐血,其他症状有吞咽困难、进食梗阻、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排便习惯改变等。胃肠道间质瘤不仅造成消化系统损害,严重者还可因肿瘤破裂而导致急腹症。
泌乳素瘤为一种临床最常见的垂体瘤,约占垂体有分泌功能腺瘤的40%~60%。该肿瘤主要由泌乳素细胞腺瘤分泌过量的泌乳素所致,引发高泌乳素血症而发病。男女均可发病。其中,女性泌乳素瘤多见于20~30岁青壮年,主要症状有更年期前闭经、非哺乳期乳汁溢出、不孕症,临床称为闭经-溢乳-不育三联症。男性泌乳素瘤较少见。
霍奇金病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该病好发于青年人,特征性表现为双侧淋巴结肿大,肝、脾及其他淋巴组织亦可肿大,常无痛感,呈进行性发展;其他症状可见于体重减轻、周期性发热、溶血性贫血及肿瘤压迫症状等。组织学上可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及结节硬化型四种类型。
宫颈腺癌,这种疾病的患者在任何年龄都有。早期的子宫颈腺癌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和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黑素瘤是一种由于产生异常黑(色)素的细胞而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大部分的黑素瘤是由黑色素痣发展而来,好发部位为皮肤,但也可发生于口腔、肠道或眼睛。该病的发病部位有性别之分,女性患者的瘤体常出现在下肢,而男性患者则最常出现在背部。除局部皮肤的突起、颜色变化之外,还可能出现相邻及全身淋巴结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