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病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一般较好辨别。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临床诊断,诊断过程中需与慢性肾衰竭以及其它类型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

诊断依据

1、急性肾衰竭的诊断

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出于早期诊断的目的已重新定义为急性肾损伤,其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l(26.5umol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础值,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

2、肾前性类型诊断

(1)具有导致肾脏缺血的基础病因,如脱水、失血、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功能衰竭或严重肾病综合征等。

(2)尿量减少(不一定达到少尿)、尿钠排泄减少(<20mmol/L)、尿比重增高(>1.020)、尿渗透压增高>500mOsm/(kg·H20)。

(3)血肌酐及尿素氮增高,且二者增高不成比例,尿素氮增高更明显(当二者均以mg/dl做单位时,尿素氮/血肌酐比值>15)。

(4)尿常规基本正常。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一般存在慢性肾脏病病因,如有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表现如较长时间水肿、腰酸、蛋白尿和血尿史等,以及较长时间的夜尿增多、乏力、食欲缺乏和面色苍白等贫血貌、头发干枯等。影像学检查一般见肾脏缩小,实验室检查见贫血明显,可有肾性骨病发生。而急性肾衰竭有相关病史,如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的各种疾病和血容量不足表现(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等)、肾毒性药物或毒物接触史、泌尿系梗阻等肾功能快速减退表现,如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尿量减少、胃肠道症状,甚至血清肌酐进行性升高等。由血容量不足所致者可见皮肤干燥、弹性差,以及脉搏加快、低血压或脉压缩小等;由药物所致者可见皮疹等;严重肾后性梗阻可见腹部肿块等;因尿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时,可见水肿,甚至肺部湿啰音。影像学检查一般见肾脏增大,实验室检查见短时间内贫血不明显,无肾性骨病发生。

2、其它类型的急性肾衰竭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需与肾性、肾后性急性肾衰竭进行鉴别,其中肾前性和肾后性的肾损害是为可逆转的,肾性急性肾衰竭病变发生在肾小球、肾血管或肾间质,需要针对性治疗。首先,若有病史如双侧尿路梗阻或前列腺肥大史、盆腔脏器肿瘤或手术史等,临床表现为突发完全无尿或间歇性无尿,B超等影像学证实梗阻病变存在,则为肾后性急性肾衰竭。若无相关依据则排除肾后性诊断,判断有无肾前性的证据,如果有导致肾缺血的明确病因,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或尿量减少,尿诊断指数符合肾前性改变,尿素氮/血肌酐增高不成比例及补液或利尿试验后尿量增加则可判断为肾前性。

疾病相关 更多»
体检前吃15粒联苯双酯有影响吗

体检前吃15粒联苯双酯有影响。1、影响肝功能检测结果:联苯双酯主要用于降低转氨酶,体检前服用可能使转氨酶数值不能真实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导致检测结果偏低,从而掩盖潜在的肝脏疾病,干扰医生对疾病的准确判断。2、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大量服用联苯双酯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还可能存在头晕、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这些不适反应可能会影响体检时的身体状态,进而对体检结果产生间接影响。3、影响后续治疗方案制定:错误的检测结果可能导致后续治疗方案不准确,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涂鸣汉 副主任医师
肝功能哪个指标是肝癌吗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异常升高可提示肝癌可能,但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综合判断。1.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低于20μg/L,60%-7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会超过400μg/L,但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再生,也可能出现甲胎蛋白轻中度升高。2.异常凝血酶原: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在肝癌细胞中因羧化功能异常而大量产生,当数值>40mAU/mL时,对肝癌诊断有较高价值,但也存在假阳性情况

尤长宣 主任医师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胃的功能和作用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具有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分泌消化液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对维持机体营养吸收和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胃的容积在空腹时约为50毫升,进食后可扩张至1.5-2升,通过胃壁肌肉的松弛和蠕动,暂时储存摄入的食物,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食物涌入肠道,减轻肠道负担。例如,当一次性摄入较多食物时,胃体部肌肉舒张,使食物在胃内形成食糜,缓慢向小肠推送。胃通过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等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为多肽

布小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肾病
慢性肾炎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IgA肾炎 急进性肾炎
器官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胚胎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尿液
肾结石 肾积水 肾衰竭 慢性肾炎 肾癌 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