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首先会经过肾前性少尿,或称肾前性氮质血症阶段,若此时未及时处理,则会进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起初表现少尿与容量不足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少尿加重并出现一系列全身并发症,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则最终会转为多尿。
典型症状
1、少尿
患者一般会出现尿量减少,而不会无尿,尿量每天在50~400ml。
2、容量不足的表现
如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变差、心慌心悸等表现,是各种病因导致血容量不足之后的症状。病情发展
1、肾前性少尿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仅有尿量减少的表现。肾脏尚能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肾功能正常。若血容量依然不足,血压过低,超过肾脏自我调节能力则出现肾功能下降,但短期内并无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如果肾灌注量减少能在6小时内得到纠正,则肾功能可迅速恢复,不会造成永久性肾损害。但若低灌注持续,可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损伤,继而发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2、急性肾小管坏死
(1)起始期:此期即肾前性少尿阶段。
(2)维持期:又称少尿期。该期一般持续7~14天,但也可短至数天,长至4~6周,肾功能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400ml/d)和无尿(<100ml/d)。但也有些患者尿量在400ml/d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3)恢复期:从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直至肾小管完整性恢复称为恢复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有多尿表现,在不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逐渐恢复。与肾功能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才能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并发症
1、感染
是急性肾衰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少尿期主要死因,多为肺部、尿路、胆道等部位感染和败血症。
2、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3、呼吸系统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等症状。除感染外,主要是因少尿导致容量负荷过多,出现了急性肺水肿。
4、循环系统
表现为心慌心悸、头晕目眩,甚则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大汗淋漓、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多因少尿和未控制饮水,以致体液过多,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表现;因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变。
5、神经系统
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6、血液系统
可有出血倾向及轻度贫血表现。
7、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表现为体内水过多、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低钠血症、低钙和高磷等。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透明拉丝白带通常出现在排卵前,是女性排卵期的重要生理表现之一,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在月经周期中,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宫颈腺体分泌大量稀薄、透明、富有弹性的黏液,呈现拉丝状(可达10cm以上),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排卵前1-2天,为精子通过宫颈提供有利环境。排卵后,随着孕激素水平上升,宫颈黏液变黏稠、量减少,拉丝现象消失,白带逐渐恢复为乳白色或糊状。此外,部分女性可能在排卵当天仍有拉丝白带,而少数人因激素波动不明显,可能观察不到典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