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的症状

沙门菌感染患者的症状与沙门菌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根据病情患者还可出现其他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症状。

典型症状

1、伤寒

(1)起病大多缓慢。初期发热,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伴有乏力、头痛、咳嗽、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腹泻、便秘等全身症状。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典型表现,如稽留高热,以及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病程第四周体温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并逐渐消失。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也全部消失。

(2)部分患者在缓解期(病程第四周)体温开始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体温又重新升高,持续5~7日才回到正常,称为再燃。少数患者在体温正常后1~3周再度出现临床症状,称为复发。

2、副伤寒

症状与伤寒基本相似,有部分临床特点不同。

(1)副伤寒甲、乙:常以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起病,后胃肠炎症状减轻,随之体温升高。皮疹较多见,出现比较早,稍大,颜色较深,可遍布全身。

(2)副伤寒丙: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起病急,寒战、体温迅速上升,热型不规则,热程1~3周。出现迁徙性化脓病灶时,病程较长,以肺、骨骼及关节等的局限性化脓灶较常见。

3、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表现为胃肠炎型,免疫功能不全者则以败血症型和混合型多见。

(1)胃肠炎型:起病大多急骤,畏寒、发热,伴恶心、呕吐、乏力、全身酸痛,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腹痛、腹泻。每日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大便多呈糊状或稀水样,哺乳婴儿多为黄绿色黏液便或黄色稀便,内有不消化的蛋花样奶块,个别患者可出现黏液血便。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偶尔可有腹部绞痛,少数患者伴有里急后重。由于剧烈的吐泻,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和休克,婴幼儿常发生高热、惊厥、昏迷、少尿或无尿。

(2)伤寒型:发热38℃左右,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为1~2周。腹泻较多,肠出血与肠穿孔很少发生。

(3)败血症型:多见于小儿及体弱者。以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高热为主要表现,中毒症状重,婴幼儿多有高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并可有皮疹或出血点。如病情未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则易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4)内脏损害型:一般在胃肠炎后,出现畏寒、高热等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在此基础上出现全身某系统或某部位的感染或中毒症状。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损害。

4、其他沙门菌感染

(1)胃肠炎型:可由近百种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引起。多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一般38~39℃,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日3~5次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常为水样,量多,很少或没有粪质,可有少量黏液、恶臭,偶可呈黏液脓血便。轻者无发热,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以至循环衰竭。

(2)伤寒型:本型临床较少见,多由猪霍乱及鼠伤寒沙门菌所致。潜伏期平均3~10日,临床症状似轻症伤寒,自然病程1~3周。热型呈弛张热或稽留热,亦可有相对缓脉,但皮疹少见,腹泻较多。

(3)败血症型:常见的致病菌为猪霍乱、鼠伤寒及都柏林沙门菌,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及兼有慢性疾病的成人。起病多急骤,有畏寒、发热、出汗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

(4)局部化脓感染型:多见于C组沙门菌感染,一般多在发热阶段或热退后出现一处或几处局部化脓病灶,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支气管肺炎、肝脓肿、脑膜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脓胸、肋软骨脓肿及肋骨骨髓炎等较为多见,亦可发生脾脓肿、胆囊炎、化脓性关节炎、腮腺炎以及皮肤溃疡等。

并发症

1、肠出血

常见并发症,病程中饮食不当是主要诱因,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2、肠穿孔

严重并发症,表现为突发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脉搏细数、体温暂时下降等,后出现腹膜炎症状。

3、其他

患者可出现多系统、脏器损害,导致并发症。如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肾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急性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中耳炎、化脓性骨髓炎、胆囊炎、腹膜炎等。

疾病相关 更多»
多人感染甲流后出现面瘫

多人感染甲流后出现面瘫,主要是因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及病毒直接侵袭,影响了面神经的正常功能。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一方面,病毒可直接侵犯面神经,导致神经炎症、水肿,影响神经传导功能,造成面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运动障碍。另一方面,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甲流病毒时,可能出现免疫紊乱,产生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在攻击病毒的同时,错误地攻击面神经组织,引发自身免疫性炎症,使面神经受损

周香雪 副主任医师
和hpv患者一起吃饭会感染吗

和HPV患者一起吃饭不会感染HPV病毒,因为HPV主要通过性接触或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播。HPV(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途径集中在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以及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例如共用毛巾等。该病毒无法通过消化道传播,也不会通过唾液、共用餐具或食物传染。现有研究证实,HPV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弱,常规的共餐行为不存在感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腔内存在HPV感染如口腔尖锐湿疣,理论上深吻可能传播病毒,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日常社交接触包括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都不会导致HPV感染

何剑辉 副主任医师
甲流好了之后会不会有二次感染

甲流康复后仍有二次感染的可能,这主要受病毒特性、人体免疫变化等因素影响。1、病毒特性:甲型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发生抗原变异。当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较大变异时,就会产生新的病毒亚型。即使人体之前感染过甲流并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也可能无法识别变异后的新毒株,从而导致二次感染。2、人体免疫变化:人体的免疫保护并非一劳永逸。感染甲流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

陈丽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