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主要应用药物来控制症状。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但大剂量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宜超过数天,因它们可能干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的早期愈合。
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对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患者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2、秋水仙碱
国外常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秋水仙碱来治疗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报道。也有学者认为,秋水仙碱可治愈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复发性激素依赖性心包炎,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3、其他镇痛药
如可待因、哌替啶或吗啡等,以解热镇痛。
4、糖皮质激素
若症状严重,即存在中等、大量心包积液或复发的情况,且对上述治疗无效者。还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短程冲击治疗,如泼尼松等。
5、其他
患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后应停用抗凝剂,以免发生心包腔内出血。
手术治疗
若患者有心脏压塞症状,可行心包穿刺抽液。导管引流术(通常为24-48小时)联合抗炎治疗,被认为具有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标准治疗。
肌酸激酶(CK)水平本身并不能直接诊断心肌炎,其数值升高仅提示心肌或骨骼肌损伤可能,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心肌炎诊断需依赖病史、症状、体征及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心肌炎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伴随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T、CK-MB的升高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单纯CK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梨状肌综合征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具体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多数患者以单侧发病为主,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双侧同时受累。梨状肌综合征主要由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或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由于梨状肌位于臀部两侧,单侧梨状肌因外伤(如跌倒时臀部着地)、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跷二郎腿)或过度使用(如跑步、跳跃)导致损伤时,通常仅引发单侧症状(如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丙酮酸激酶属于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也叫做磷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