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古代又称为“湿病”、“伤湿”、“湿证”。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 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湿阻病起病缓慢,迁延时间较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总见苔腻,或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濡为脉象濡。
长期阴雨,空气湿度增高,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湿邪侵及肺卫;或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酒醴肥甘,脾胃失健,湿浊内生,阻滞中焦,复感外湿,弥漫周身,卫气失和,从而形成湿阻之病。湿为阴邪,多从寒化,病变...
查看更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600号(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 环湖西三路222号(东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地址:本院:南京市中山路321号;北院:南京市中山北路53号;江北院区: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中路359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地址:杭州市灵隐路12号(总院);杭州市三墩街241号(分院);三墩院区:杭州市古墩路1229号
清热化瘀、祛湿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属于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