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脾脓肿的正确诊断依赖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患者继发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发生败血症现象后,如病人有左季肋部疼痛、触痛,左肩有放射痛以及左侧膈肌运动受限、脾脏阴影增大等表现者,应怀疑有脾脓肿的可能,多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脾脓肿发展过程需鉴别的疾病有所不同,分为:1、早期未液化时应鉴别的疾病
(1)脾恶性淋巴瘤: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为脾脏原发,也可以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晩期,以后者多见。在淋巴瘤临床表现基础上合并脾脏增大,上腹部不适及左上腹痛可出现腹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结活检有意义,声像图可表现为脾肿大,实质回声略低于正常脾脏,脾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内部也可以发生液化,形成可间杂无回声与较强回声区。
(2)其他脾脏肿瘤:多数是转移瘤,以血行播散为主,大部分有原发灶症状。
(3)脾结核:少见,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临床表现以结核中毒症状为主,伴上腹部疼痛。根据不同时期脾结核影像学改变,可有早期变性时表现为低回声,发生干酪样坏死,化脓早期时为高回声,液化后无回声。
2、液化后应鉴别的疾病
(1)脾囊肿:脾囊肿较常见可分为先天性和寄生虫(棘虫等)性囊肿。先天性囊肿常见,临床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往往在查体时超声下发现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薄、光滑、透声性好、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合并感染同脾脓肿症状相似,不易鉴别。
(2)脾血肿:脾血肿常有左上腹部外伤史,以摔伤、外伤为主,血液刺激脾脏包膜引起左上腹疼痛,重者可有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分为脾真性破裂、脾包膜下血肿和脾实质内血肿。超声下见脾脏无回声区。
根据发病原因可将脾脓肿分为转移性脾脓肿、外伤性脾脓肿、化脓性脾脓肿、免疫抑制或缺陷性脾脓肿四种。
1、转移性脾脓肿多为继发性感染,往往是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并发症,当体质衰弱、慢性疾病、脾囊肿、脾栓塞时,致病菌如伤寒杆菌、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和产褥热等,均可使脾固有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脾脓肿,此型常见,约占脾脓肿的75%。
2、外伤性脾脓肿脾外伤或手术时损伤脾,细菌可直接进入受伤脾内,被膜下血肿或脾内血肿继发感染也可引起脾脓肿,脾动脉的栓塞、结扎及脾梗死区的坏死、感染均
脾氨肽口服液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确实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它通过精细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应答等机制,为机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脾氨肽口服液的核心成分是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的混合物,这些珍贵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激活它们的活力,显著提升其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同时,它还能促进B淋巴细胞积极产生抗体,进一步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从而在整体上全面提升机体的免疫防御水平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性疾病,分为急性肺脓肿和慢性肺脓肿。一般情况下,急性肺脓肿患者接受消炎治疗需要7~14天,而慢性肺脓肿患者则需要1~3个月的时间。1、急性肺脓肿:急性肺脓肿的病程相对较短,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治疗,通常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通过7~14天的抗感染治疗,可以基本控制病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2、慢性肺脓肿:慢性肺脓肿的病情迁延不愈,治疗时间通常较长。由于病原菌在肺部长期存在,并形成脓腔,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来清除病原菌和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