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良好的支持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的基础,而特效治疗是脾切除,故诊断一旦明确,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手术应争取做脾切除,一般脾周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若分离有困难,应先游离脾胃韧带,控制脾蒂后切除脾脏。腹内以抗生素溶液冲洗后,于脾窝留置引流管。脾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的致密粘连,切除确有困难者,可改用脓肿引流术,但疗效不如脾切除满意。
药物治疗
脾脓肿的药物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一般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抗厌氧菌药物联合用药,长期应用应注意真菌感染问题,并根据穿刺引流脓液的细菌学培养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手术治疗
1、单发脾脓肿可考虑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可每天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冲洗脓腔,待症状,体征消失,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治疗失败,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2、多发性脾脓肿或结核性脾脓肿多发性脾脓肿或结核性脾脓肿患者应行脾切除术,一般取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探查,若发现脾周围有程度不等的粘连,分离后将脾切除,如粘连过于致密,脾切除困难,或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则可以在脓肿最表浅部位切开引流。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
肝脓肿穿刺后的痊愈时间通常需2周至1个月,部分复杂病例可能更长。1.单纯性小脓肿:若脓肿直径<5cm、感染较轻,穿刺引流后配合抗生素治疗,多数患者1-2周内体温恢复正常,2-3周脓肿逐渐吸收,约1个月左右影像学检查显示基本愈合。2.复杂性大脓肿:若脓肿直径>5cm、多发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可能需多次穿刺或置管引流,治疗周期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完全痊愈可能需1-2个月,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影像学。穿刺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脓肿超声,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