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
跟痛症的病因

跟痛症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跟部足底跖腱膜、跟垫、神经、跟骨、跟腱等多种结构病变有关。多数患者是由于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受到长期、持久、过大的牵拉而发生的慢性损伤所致,也可由跟骨关节疾病、外伤、运动、长期站立行走等所致。

基本病因

1、足底跖腱膜损伤

(1)急性损伤是指跖腱膜断裂和拉伤,导致出血水肿,引起炎症因子释放,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足跟疼痛。

(2)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炎是成人慢性跟下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局限性压痛为最常见特征。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跖腱膜足跟痛,可能与长期的慢性炎症因子刺激游离神经末梢有关,而退变引起的跟痛可能与足底跖腱膜生物力学改变有关。

2、跟垫病变

跟垫是一种特殊且复杂的脂肪组织,其内部存在许多纤维组织将脂肪垫分割为微小间隔,纤维膜将脂肪球隔离开,形成蜂窝状结构,这种纤维结构能把脂肪组织固定在单个空间内,当受到压缩负荷时发生形变,产生吸收震荡从而保护跟部的肌肉、血管、神经以及敏感的骨膜。跟垫损伤后跟垫自身结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发生力学改变,导致应力集中,最终可能引起跟痛。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震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3、神经性跟痛

后跟部神经走行复杂,很多专家认为神经卡压在跟痛症早期和顽固性跟痛症中起重要作用。神经性跟痛经常表现为烧灼样痛、刺痛或麻痛,这种神经性跟痛还可能与神经根受压和足跟部神经瘤有关

4、跟骨病变

(1)跟骨骨刺:人的跟骨近似长方形,其跖侧面有前结节、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等3个结节。前两者范围小,不负重,内侧结节较大,接触地面,承负体重。而且在内侧结节浅层有强大的、维持足弓的跖腱膜附着其上。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内侧结节平时承受的应力较大,久而久之,就容易成为慢性损伤的部位所在。虽然人的足跟部皮肤较厚,并有特殊的脂肪垫起到缓冲压力、减轻震动的保护作用,但是长期反复的硬物磨伤或长期挤压也可造成跖腱膜等在跟骨结节附着部分的无菌性炎症。这些慢性损伤,无菌性炎症等长期存在,就可在局部逐渐纤维化、钙化,形成与跖腱膜方向一致的骨刺。骨刺的形成更易使足跟部产生疼痛。

(2)跟骨高压症:跟骨内不断增加的骨内压和血管淤血是跟骨高压症引起跟痛症的部分病因。

(3)跟骨应力性骨折:急性损伤引起跟骨骨折后有一部分患者后跟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其原因多是由于跟骨骨折足弓改变、跟垫损伤、足底受力分布改变、跟骨周围组织损伤等引起。

(4)跟骨骨质疏松:部分跟痛症患者表现为足跟部酸痛,可为双侧,晨起时或休息后稍一活动时加重,充分活动后缓解,合并有腰背部疼痛,对于这一部分患者跟痛可能是由于跟骨骨质疏松引起。目前骨质疏松引起的跟痛具体病理机制还不清楚。

5、其他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力线异常都会导致足跟部负重部位的改变,如创伤所致踝关节内、外 翻畸形,长期慢性足跟部负重异常会导致步态改变、继发性平足以及足跟部疼痛等症状。

危险因素

1、体重太大,超重和肥胖;

2、过量运动、长期站立或行走;

3、鞋不合适;

4、高龄;

5、足部畸形如足外翻、扁平足等;

6、有关节炎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相关解析
王军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鞍山市中心医院

牙跟痛是什么原因

牙跟痛可能是龋齿引起的,也可能是牙周炎以及牙龈炎等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当地正规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具体的病因。如果是龋齿引起的,需要及时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填充,若损伤到了牙神经还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愈以后再进行牙冠修复。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月经不调胸有一点点痛

月经不调和胸部疼痛是很多女性都会遇到的问题。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血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等情况。胸部疼痛通常出现在月经前一周,是一种生理性的不适感,通常称为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月经不调属于生理现象,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在确保没有其他身体疾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均衡,加强运动等方式来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如果月经不调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张露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办公室人群
颈椎病 干眼症 前列腺增生 脱发 胃病 肥胖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腰痛
腰肌劳损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骨质增生 胸腰椎骨折 腰椎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