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
3、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吸氧。
4、护理: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5、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的体表或者中心静脉建立静脉注射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二、药物治疗
1、解除疼痛:口服或注射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以缓解疼痛。
2、抗血小板治疗:多以口服为主。首选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禁忌者,也可选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还可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及依替巴肽等抗血小板药物。
3、抗凝治疗: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口服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等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保证血液流通。
4、溶栓治疗:将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注射在需要血栓堵塞的动脉中,达到溶解血栓,疏通血管的目的。动脉注射即冠状动脉内给药,只用于介入性诊治过程中并发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栓塞。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减少急性心梗的病死率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除非有禁忌证,应全部选用。
6、调脂治疗:多口服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以调节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
7、抗心律失常治疗:静脉注射或口服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消除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若发生心脏停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8、抗心力衰竭治疗: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为主,或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或用卡托普利、雷米普利、群多普利等从小剂量开始等治疗。洋地黄制剂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且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有右心室梗死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9、抗休克治疗:静脉滴注右旋糖酐以补充血容量,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以升高血压,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以扩张血管。其他措施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等。
10、其他药物治疗
(1)钙通道阻滞剂:在起病的早期,如无禁忌证可尽早使用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等β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前壁心梗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能防止梗死范围的扩大,改善急、慢性期的预后。
(2)极化液疗法:如静脉滴注氯化钾、胰岛素等。
三、手术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包括直接PCI(未经溶栓治疗直接进行PCI术)、补救性PCI、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急救措施是尽快恢复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根据患者发生胸痛到诊断心肌梗死的时间,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当时实际的医疗条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使用溶栓药物的溶栓治疗。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而有手术指征者,可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方法。在闭塞血管的前后端,使用血管进行搭桥,使缺血心肌重新得到血流灌注。同时还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即双抗治疗防止再次形成血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泵衰竭、休克时,分别进行抗...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