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正常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增高引起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5µmol/L(5mg/dl)时才出现皮肤黄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一种。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并伴有心跳减慢、肌肉张力减低、皮肤青紫或苍白的症状。呼吸暂停是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所致。临床表现为缺氧窒息、败血症、脑膜炎、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和高氨血症等代谢紊乱,胃、食管反流。
肺透明膜病又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不明,病理特征为终末细支气管至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性透明膜。使肺顺应性降低,呼气时肺泡闭合,通气量减低。表现为呼吸极度窘迫,带喘鸣音。心动过速,紫绀明显,吸氧也难于改善。通常会有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及呼吸衰竭。
胎粪吸入综合征一般是指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或者分娩的过程时吸入的一些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发生肺内炎症、气道阻塞和全身症状,胎儿出生以后主要会引起呼吸窘迫,同时伴随有其他的内脏器官损伤的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严重者不仅会导致损伤呼吸系统,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及肺出血等。
脐血一般是指胎儿在出生后和母亲切断脐带后的脐带血渗出的症状,在一开始脐血经久不止,大多都在出生后第一周,脐带脱落的前后发现,这是胎儿的一种正常的现象。可能会由于胎儿的脐带粗大,干缩后原结扎的脐部线结松脱而出血。渗血而无其他症状者,重新结扎脐带。现在对于脐血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36周之内、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婴儿,由于婴儿眼部及其周围的血管没有形成视网膜,造成相关血管形成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从而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引起失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婴儿由于出生过早,视网膜的发育还未完成,长时间暴露在高氧环境中,导致相关组织出现异变。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称为核黄疸。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它的病发可影响呼吸、视觉、听觉、运动等系统,导致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重症可危及生命。
成骨不全症又称为脆骨病、先天性发育不全、原发性骨脆症、瓷娃娃等,是由胶原形成障碍引起的,以骨质脆弱、蓝色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等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该病多由遗传病史,发病率约10万分之3,发病男女的比例大约相同。临床症状为骨质脆弱、蓝色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等。积极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新生儿发热一般是指新生儿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即可判定为发热。新生儿产生发热的机制尚不明确,它们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紊乱造成的。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调节能力较差。此外还受环境因素、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离开母体,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断脐使新生儿失去与母体的联系,娩出后需建立自主呼吸,循环系统也发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开始工作,加以新生儿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尚未成熟,所以此阶段的所出现的疾病称为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疾病发生原因有:生长发育异常、缺血缺氧、感染、异物吸入、血型不合、染色体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病等。新生儿疾病初期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对新生儿的疾病,重要的在于预防,这包括产前咨询,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加强孕母的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对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对高危新生儿要进行监护,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又称七日风、四六风、脐带风。因初生时脐带消毒处理不当,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的疾病,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常于生后4—6天发病。其临床病症主要有口紧、吮奶困难,继而面肌痉挛,呈苦笑貌。全身抽搐,严重时可窒息,各种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联系的通道,胎儿脱离母体后,脐带就会自然脱落。脐带感染是指细菌通过脐带进入胎儿血液,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新生儿产生败血症等疾病的一种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湿肚脐有血水或脓、不断有水样液流出、肚脐分泌物带血丝或血块、肚脐底部有呈红白色的小肉瘤状物等。。
过期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超过42周(或294天)的新生儿,又称过熟儿。多数过期产儿因胎盘功能尚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体重可超过4 000克;有些因胎盘功能减退,影响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体形细长,营养不足,皮下脂肪少等。其发生原因不同,若母亲胎盘功能正常,除出生时容易发生难产外,尚无其他不良影响,这属于生理现象。
新生儿低钙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血液中钙浓度降低,达不到正常生理需要量时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突然间离开母体,来自母亲的钙来源突然终止,导致体内血液中钙浓度急剧降低,低于正常浓度,常发生于早产儿或者有窒息史的婴儿。常见的症状有婴儿神经和肌肉组织兴奋性增高。
蹼颈,即患者患有先天性得一个颈部的畸形病症,在临床上患者主要变现为在颈的两侧自乳突起至肩峰形成两片纵行的蹼状皮膜,由两层皮肤和一层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颈的左右旋转略受限制。病人颈后部发际宽而低,一部分蹼颈上也可生长头发。个别患者在颈前正中颏下部生成蹼颈,并发下唇正中裂或颈前中线裂。此种颈前部的蹼颈很罕见。
胎黄一般是指刚生下的胎儿出现身体发黄症状,即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形成病理性胎黄的病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即新生儿期临床类似肝炎的症候群,一般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一组延迟出现的阻塞性黄疸综合征,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白陶土色等胆道阻塞症状,伴肝、脾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的致病菌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还可以由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或各种细菌等所致。
新生儿气促一般是指新生儿具有呼吸急促,节律不规则等症状,是肺部及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新生儿患有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些炎症导致;还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新生儿肺发育尚未成熟,呼吸功能不健全。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呼吸急促、吸凹征、鼻翼煽动、呻吟、发绀等症状。
巨大胎儿,即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多与遗传有关;也见于孕妇在妊娠末期少动或进食过量的糖类食品所导致;或过期妊娠及经产妇等,此外还可与妊娠分娩次数、孕龄的增加、父母身材高大等因素有关。巨大儿分娩时母体容易发生子宫破裂、软产道损伤,并且新生儿也较易发生窒息、颅内出血、锁骨骨折等产伤。
新生儿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本病主要好发于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在接触到不同的过敏原时,皮肤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红斑遍布全身,有时还会有水肿的表现,红斑部位常常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瘙痒感。本病大多为急性发作,主要是因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和异常扩张引起。
新生儿脑水肿是由于新生儿脑部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而引起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新生儿脑组织较为稚嫩,未发育完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就极容易发生脑水肿。一般脑水肿的患病婴儿有一定的先兆症状,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因为难产、窒息、窘迫、急性感染和药物等的刺激下引起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
新生儿肺不张是指刚出生的婴儿肺部处于一种从来没有充满过气体的状态,这种状态下肺组织萎缩叫做新生儿肺不张,新生儿肺不张是指在刚出生这一特殊时期,多种原因都能够引起肺组织萎缩或无气,以致正常功能受损,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外力压迫肺实质和支气管,导致胸廓运动障碍,容易引起肺不张。
新生儿皮下坏疽一般是指发生在刚出生的孩童中的一类皮肤病,是指刚出生的婴儿抵抗力比较低,由于外部环境和体内因素造成的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大多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一般会发生在出生后的一周,经常见于新生儿的背部、枕部、腿部或腰骶部。一般会伴随身体发热,严重者会发展成败血症。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在妊娠期间,母亲的血型抗体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就会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导致出现严重危害。这类溶血病只发生在胎儿与早期新生儿, 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相当重要的病因。其发病症状的轻重程度一般和母体抗体的量有关。
先天性风疹也被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孕妇患病后将病毒经胎盘传染给胎儿,胎龄越小受染机会越大,受染后可能造成胎死宫内、流产、胎儿畸形。其病原风疹病毒侵入上呼吸粘膜,经血循环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的病毒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起病有轻度全身不适、低热、咳嗽、流涕,1~2天后出现浅红色斑丘疹,最早见于面、颈部。
由于新生儿的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超过一定数量,导致皮肤出现青紫,称之为新生儿青紫。引起该病的病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生理性青紫,由于孩子尚未发育成熟,肺换气功能不完善,皮肤血流灌溉不良,引起皮肤青紫。二是病理性因素,由于环境寒冷,组织耗氧量增加,引起部分皮肤缺血呈现青紫,多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等全身性疾病。
溢奶指的是孩子在吃完奶后,平躺之下奶汁会从小嘴旁边流出来,有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所有奶全部吐出,如果这时把孩子抱起来轻拍后背再放回去,吐奶的现象就会明显好转。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主要为孩子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导致内容物比较容易溢出,之后抱起在重力作用下,才能逐渐转为垂直位,减少溢奶情况。
早产儿视网膜病指的是与正常分娩的孩子相比体重轻、发育时间短、需要吸氧的孩子,其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且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引发失明。该病分为活动期和纤维膜形成期。活动期常伴有或多或少的视网膜出血,网膜隆起处出现多条的血管条索,直到视网膜脱落。纤维膜形成期又分为五度。一度常伴有近视,二度视盘褪色,三度视网膜形成褶皱,四度瞳孔遮蔽,五度晶体被视网膜覆盖。
连体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属于先天畸形的范畴,是指孕妇一次生出两个孩子且两个孩子身体连在一起并未完全独立的现象。多见于同卵双胞胎,该病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怀孕初期受精卵分裂时并没有完全分开。连体婴儿具有的特点是两个个体并未完全独立而且他们的血型、毛发颜色、指纹等都是一样的。
脐炎是指肚脐周围软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的症状。脐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病变周围发红、发肿、疼痛,且同时伴有发热得症状。有时候还会有疱疹甚至脓性分泌物。该病可见于成年人或新生儿,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可发展为脐周脓肿 甚至会并发腹膜炎。该病多由于不注意卫生,感染病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