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症状

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发病年龄可以从出生前(宫内发病)开始,表现为胎动减少,也可以在成年后,表现为四肢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典型症状

1、SMAⅠ型

(1)又称Werdnig-Hoffman病,1/3患者在宫内表现为胎动减少,出生时为松软儿。

(2)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平均发病年龄在生后1个月。

(3)表现为全身松软无力,严重肌张力低下。由于舌、面和咀嚼肌无力,大多数患儿出现吸吮和吞咽困难,可见舌肌萎缩和震颤。肋间肌受累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胸部呈钟型外观。下肢较上肢受累重,近端较远端严重。严重躯体中轴部位肌无力使患儿不能控制头部运动,不会抬头或翻身,没有独坐能力。卧位时,双下肢呈髋外展、膝屈曲的蛙腿体位。肌肉萎缩多不明显,部分患儿轻度关节畸形。患儿肌无力进行性加重,最终失去所有自主运动能力,鼻饲喂养,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致呼吸衰竭。80%患儿1岁内死亡,很少活过2岁。

2、SMAⅡ型

(1)患儿生后6个月内发育正常,可以获得从卧位到独坐的能力。之后出现运动发育停滞,通常在生后18个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缓慢加重和近端为主的全身性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导致运动发育落后。

(2)查体可见四肢肌肉无力及舌肌萎缩和震颤,50%患者可见手部震颤。

(3)患儿可以独坐,但始终不能独立行走。

(4)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脊柱侧弯,可快速发展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5)早期可以出现大关节挛缩。

(6)一般可存活至10~20岁。

(7)智力正常。

3、SMAⅢ型又称Kugellberg-Welander病。生后1年内运动发育正常。从幼儿期至青少年期均可发病,可以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根据发病年龄,该病又可以分为Ⅲa和Ⅲb两个亚型,Ⅲa型发病在3岁前,Ⅲb型发病在3岁后。50%Ⅲa型患儿在14岁左右失去独走的能力,伤残程度较Ⅲb型重。患儿肌无力呈缓慢加重,近端肢体为主,早期可以呈节段性分布。预后相对较好,患者可以行走多年,后期可能出现脊柱变形。可以存活至中年,智力正常。

4、SMAⅣ型又称成人型SMA。多在30~60岁发病,表现出显著的四肢近端无力,尤其是肢带肌无力,病情进展缓慢,寿命不受影响。

并发症

无相关并发症状。

相关解析
石德全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脊髓性肌萎缩的症状

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造成患者肌无力、肌萎缩的病症,属于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差较大,可以将其症状分为四种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的症状具体如下:

1、1型:又称作婴儿型,大约占总共病例的45%。患者会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发作,并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其主要特征为四肢无力、无法正常独坐、舌肌束颤、哭声低弱、吸吮无力、咽反射减弱,部分患者平躺时下肢如同蛙腿姿势,胸廓呈“钟形”畸形。

2、2型:又称作中间型,大约占总病例的30%。患者在出生后6到18个月内出现症状,其和婴儿型相比,可以正常独坐,但是相应姿势会与同龄人有所...

观看文章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是终身病吗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莉萍 主任医师
毛周角化症可以自愈吗

毛周角化症通常无法自愈,但症状可能随年龄增长或护理改善而减轻。毛周角化症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以毛囊口角化过度、形成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为特征,常见于上臂外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冬季症状加重,夏季缓解。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细胞代谢异常,这种遗传倾向难以通过自身调节逆转。维生素A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干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直接导致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而干燥环境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刺激角质增生

胡云峰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筛查
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筛查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组肌无力和肌萎缩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性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