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肝脓肿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从肠道病变处经血流进入肝脏,使肝发生坏死而形成的脓肿。是阿米巴疾病的继发性表现。多见于青壮年。病变多位于肝右叶。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右上腹或胸下部疼痛,右上腹渐膨隆有压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咳嗽、气急、胸闷、全身消瘦等。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门静脉压力持久超过2.35kPa(17.6mmHg或250cmH2O)的患者。主要由肝内正常结构被改建,血流阻力增高引起,常见于肝硬化。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至腹水等症状。其病因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
细菌性肝脓肿系指由化脓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故亦称化脓性肝脓肿。病菌可由消化道经门脉进入肝脏,亦可由肝周围感染波及而致,亦可经血循感染;致病菌以化脓性球菌为多;感染灶常为多个。最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临床表现:多急起发病、寒战、发热等症状。
肝破裂是患者腹部受到创伤的主要表现之一,一般多以右肝脏破裂为主。人体的肝脏一般在右侧膈下,受到膈肌保护,但因肝脏较为脆弱、血管丰富,所以也容易受到外力刺激导致破裂出血,尤其是在肝脏因病出现肿大时更容易受到损伤。人体发生肝损伤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出血发生,并且会因为胆汁漏入腹腔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
肝脏肿瘤是指发作于肝脏部位的肿瘤,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其中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导致肝脏肿瘤的原因有原发性肝癌如因肝硬化、黄曲霉素、病毒性肝炎等出现病变;继发性肝癌如胰腺癌、直肠癌、胃癌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部疼痛、腹部不适、腹水、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异位胰腺又叫做迷路胰腺,是长在非正常位上的胰腺组织,和正常的胰腺组织没有解刨联系,也没有血管联系,属于孤立性组织,是先天畸形的一种。大部分的异位胰腺都处在消化道上,如胃部、空肠、十二指肠等,少部分可见于胆总管、肠系膜、阑尾、回肠、食管等,大多数表现为单发,少见多发。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一般是指因为胆囊切除术后所发生的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的症候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胆囊切除术后右季肋部或上腹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钝痛,有压迫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会产生消化系统损害,严重的患者会感染向上扩散,出现寒战、黄疸等。
胆道蛔虫病是指蛔虫上窜钻入胆道所引起的胆道和奥狄括约肌痉挛的一种胆道寄生虫病。症状为突然引起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及吐虫,有时可发热和轻度黄疸。常见于农村地区,多发于儿童,青壮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发热,脏寒,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等因素,致使胃肠运化失司,肠内虫体乘机扰动,上窜钻入胆道而发病。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的细菌性感染,包括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常与胆石症并存,两者多互为因果关系。胆道感染为外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的一类疾病。胆道梗阻、细菌感染、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和大手术等引致。临床上胆道感染常有反复发作史,突出的症状是腹痛、发热,右上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急性胆管炎多以黄疸为其特点。
胆管肿瘤是指发生在胆管系统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根据肿瘤的部位及类型可命名为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胆管癌等。良性肿瘤可因不良生活习惯、疾病等导致。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不适、恶心、胆绞痛、黄疸、乏力、胆囊肿大、肝大等。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肝内外胆管长期胆汁淤滞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病变,是肝硬化中较少见的一种。临床分两型:继发性,多为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所引起,病因为胆管结石、炎症、先天性畸形、寄生虫病;原发性,可能与免疫改变有关。好发于女性。病程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肝内慢性梗阻性黄疸、肝脾肿大、门脉高压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即新生儿期临床类似肝炎的症候群,一般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一组延迟出现的阻塞性黄疸综合征,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白陶土色等胆道阻塞症状,伴肝、脾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的致病菌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还可以由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或各种细菌等所致。
慢性胆管炎,即是胆管炎的一种慢性类型,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由于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慢性胆管炎性胆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缓慢、较为罕见的胆道病变。
Alagille综合征一般是指可能在人体许多部位发生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累及的人体器官包括骨骼、心脏、肝脏、眼睛和颜面等,这种遗传主要是显性遗传。产生综合征的主要的原因是具有表型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前额突出、瘙痒、眼与鼻的距离大、黄疸、智力发育迟缓等。
又称为外科性黄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是由于肝内或者肝外胆管部分或者完全发生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通过胆管进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从而导致酯型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液中,引起黄疸。由于胆汁和它的很多成分不能进入肠内,特别是完全性梗阻者,从而导致胆管内压增高等一系列包括体内的免疫功能、生物化学以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甚至是病变。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多囊肝,即一组以肝脏多发性囊肿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遗传性疾病。常见有成年人纤维多囊性肝病、幼儿纤维多囊性肝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变与肾单位耗损、特发性肝内胆管扩张。多囊肝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单独存在,但常和多囊肾同时存在,还可合并胰、脾的多发囊肿。多囊肝的囊腔呈多房性,囊壁极薄,囊液多为深褐色或清亮液体。
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疾患的存在诱发或加重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胆道系统疾患(胆结石、胆囊炎等)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胰石症又叫做胰腺结石,目前还不清楚致病原因,可能和患者长时间饮酒有联系。这种疾病主要的发作人群为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平时饮酒的蛋白质摄取量超过100克、脂肪摄取量超过90克,而且还和家庭史有一定关系。患者的发病可以分为早期、晚期两种类型,早期主要以腹痛、消瘦、脂肪泻为主,晚期以胰腺的慢性损害并发症为主。
肝脏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实质内的弥漫性病理改变。肝脏弥漫性病变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他有药源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肝硬化、肝阻性充血以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肝弥漫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慢性肝炎所致,还会逐渐造成肝弥漫性病变甚至最后发展为了肝硬化或者肝癌。
胆囊扣痛即患者的胆囊部位,稍加按压就出现剧烈疼痛现象的一类病症。一般是由于主要由于胆囊病变,常见于胆囊炎等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部位受到扣击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疼痛。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情绪失调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引发胆囊炎。扣痛,即身体某个部位有病变时候,当受到叩击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疼痛。
胰腺瘤,顾名思义就是指发生在胰腺的肿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大多为单发,一般发生在胰腺尾部和体部,包括有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肿,腺瘤、脂肪瘤胰腺瘤、纤维瘤等,其中胰腺囊肿又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肿瘤性囊肿,真性胰腺囊肿以及假性胰腺囊肿。但这些胰腺肿瘤在临床上都很少见。
肝胆病指的是肝脏和胆囊出现异常,常见的症状有:1、消化功能异常:患者的食欲降低,厌恶油腻食物,有恶心呕吐、便秘的症状出现;2、精神异常:很容易出现乏力、疲倦,并且每天睡觉时间长;3、出现皮肤病症:产生黄疸,尿液、痰液都有轻微或者较浓的黄色,当黄疸继续加深时,症状愈加明显。
懒胆囊也叫无动性胆囊,是胆道运动功障碍的一种类型,这种疾病的特征为患者空腹时胆囊的体积会增大,类似U型,并且随着进餐逐渐收缩。导致这种疾病发作的原因有:胆囊运动功能增强、胆囊运动功能亢进、胆囊张力过高、胆囊运动功能减退、胆囊张力降低、括约肌张力过低、括约肌痉挛等。
肝脾大是指患者的肝脏、脾脏大小超出正常范围,有异常肿大的现象,一般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肝炎、吸血虫感染、白血病、伤寒、药物中毒等疾病患者。同时也可以肝脾单个肿大,如导致肝脏肿大的原因有:脂肪肝、肝糖原积累症、肝吸虫、风疹病毒感染等;导致脾脏肿大的原因有: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绝大部分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早期胰腺癌的确诊率较低,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又不高,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而绝经前后男女比例差别很大,绝经前的妇女远少于男性患者,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差不多。
胆结石绞痛,即胆结石引起的疼痛,一般都是由于结石崁顿或者梗阻造成的。而当结石崁顿或者梗阻以后,会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轻度的疼痛可以表现为隐痛或胀痛,严重的疼痛可以出现典型的胆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还可以向右肩背部放射。
胆囊萎缩,又称之为萎缩性的胆囊炎或者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胆囊萎缩主要是由于胆囊的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而导致胆囊壁逐渐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胆囊腔变小或者是完全消失,严重的还可以形成形成瘢痕,最后而失去其功能。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为胆囊萎缩主要是由于肝胆气滞,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胆失疏泄而发病。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胰腺癌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及全胰癌。其中胰尾癌发病几率比较低,常见的症状表现有:一、消化系统症状:腹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会逐渐加重。二、全身症状:消瘦是胰尾癌的主要症状。三、转移性症状:胰尾癌的癌细胞,可以转移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肝肿大一般是指患者的肝体积增大。肝大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是临床上一个重要体征。肝肿大可通过触诊、叩诊及放射线检查确诊。出现肝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冒发烧时受到急性感染;肝囊肿或肝脓肿;肝癌;肝部发炎等。肝肿大会出现肝区不适,有疼痛感。肝部发炎引起的肝肿大还会出现肝部胀痛感。
肝腺瘤,也被称为肝细胞腺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居首位,而肝腺瘤次之。20世纪60年代后报道关于肝腺瘤的逐渐增多,可能与应用避孕药的增加有关。据报道长期服用避孕药者该病的发病率远高于不服用避孕药及服用短于2年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