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是由于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导致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发生痉挛性收缩,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近端肠管继发性扩张而形成巨结肠。一般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降结肠或直肠或乙状结肠直径超过正常。便秘是巨结肠最常见的并发症。
肠穿孔是指肠壁穿孔,粪便等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腔内感染的一种急腹症。该病可见于肠溃疡、肠坏死或外伤,还可见于肠伤寒、慢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结肠阿米巴病等。急性肠穿孔的腹痛常突然发生,呈持续性剧痛,并在深呼吸与咳嗽时加剧。疼痛范围与腹膜炎扩散的程度有关。
应激性溃疡是指机体遭受各类重伤(包括手术)、烧伤和重病的应激情况下发生的黏膜的急性病变。有多种命名,如急性黏膜病变、胃糜烂、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应激性出血等。常为多发性,一般位于胃体和胃底部,少数位于十二指肠。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当溃疡发展侵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炎症性肠病是指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感染、遗传和免疫因素等有关。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腹部包块等。该病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危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
腹膜刺激征是腹部脏器病变激惹腹膜脏层或壁层的征象。主要表现为腹肌紧张、有确定的压痛和反跳痛,三者可单独或同时出现。此征最常见于腹腔脏器疾病(炎症、损伤、急性胀大、空腔器官痉挛、肿瘤、脏器穿孔或破裂、脏器血循环障碍)、腹水、腰椎及骨盆损伤或病变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白血症、尿毒症、铅中毒)。
股疝是指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圆窝突出的疝。该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人体右侧多见。疝块呈半球状,位于卵圆窝处。早期易回纳;往后,疝囊易与大网膜粘连,成为难复性疝。由于股环狭小,且疝块经卵圆窝成锐角突出,故极易突发嵌顿,引起肠梗阻症状。疝块复位后,指压内环,加大腹压,斜疝块不再出现。
胃泌素瘤亦称“卓-艾综合征”。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以胰头和胰尾多见,胰体部则稍少。肿瘤直径差异很大,从0.2~20cm,甚至更大。半数以上肿瘤是多发。常见的转移部位为局部淋巴结、脾脏、骨、纵隔、腹膜表面以及皮肤。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常见的内科治疗无效。
下腹痛即下腹疼痛,是指因盆腔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在妇科临床上非常多见,但有些情况下是也可能是由于内生殖器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该病的发病原因为子宫炎症、子宫附件病变、子宫收缩等。患者反复下腹部坠胀痛,腰骶部酸痛,伴痛经、性交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症状,考虑慢性盆腔炎的可能。
腹外疝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通过腹部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该病主要由腹壁薄弱及腹内压增加引起。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咳嗽、经常呕吐、便秘、脱肛等病史,腹部有异常膨隆或凹陷,站立时有包块突出等。疝内容物嵌顿时,可发生坏死、继发化脓感染等。
新生儿脐炎主要是因为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由于脐血置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本病由脐残端细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为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可伴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脐周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
急性腹膜炎是指胃肠道丧失完整性,致其内容物或细菌进入腹膜腔,引起腹膜脏层和壁层或腹腔内液体的急性炎症。该病的发病原因为腹腔内脏器穿孔、破裂,腹腔内脏器感染性疾病扩散,腹部外伤等。本病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该病会造成肠梗阻等,重症者还可引起肠、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
麻痹性肠梗阻是指因各种原因影响了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管扩张蠕动消失。该病多继发于腹部手术、腹膜炎、腹部钝挫伤、脊柱或中枢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胀、腹痛,溢出性呕吐,伴有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麻痹性肠梗阻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严重者还可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克隆病又称为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遗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通常认为,外界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同胃肠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起该病发生。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肠梗阻,有发热、营养障碍等。
十二指肠憩室指肠憩室主要是先天性发育不佳,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或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形成的瘢痕牵拉所引起。该病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不佳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牵拉。该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饱胀、嗳气、隐痛、恶心或呕吐。该病可引起疼痛,影响进食,重症者可累及胆囊、胰腺,甚至发生穿孔等。
脾破裂是指脾脏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而导致的疾病。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脾破裂可根据病因分为外伤性破裂和自发性破裂。临床症状主要为左上腹疼痛、内出血、休克等。脾破裂会出现失血过多,导致休克,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
腹膜后肿瘤是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腹膜后肿瘤中恶性肿瘤占多数,多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临床上常有腹部包块、疼痛、腹胀、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腹膜后肿瘤可出现压迫症状,累及消化系统,影响进食,重症者可致死。一旦发病,需要多加注意。
小肠癌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的恶性肿瘤,较少见。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肠恶性肿瘤的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肠梗阻、发热、贫血、消瘦等。位于十二指肠者可有黄疸,频繁呕吐等;肿瘤穿孔可有腹膜炎表现。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多发于60~70岁人群。
肠扭转是肠管的某一段肠袢沿一个固定点旋转而引起,常是因为肠袢及其系膜过长,肠扭转后肠腔受压而变窄,引起梗阻、扭转与压迫影响肠管的血液供应。该病多因饱餐后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或因肠道疾病引起。临床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腹痛在上腹和脐周。
脾脏肿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并非一种疾病。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即认为脾大。脾大可以是肝胆系统和脾脏自身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累及脾脏的表现。该病理体征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恶性淋巴瘤、脾功能亢进症、门脉高压症等。
消化道穿孔是指从食管到结直肠整段消化道中发生的穿孔,最常见的为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穿孔常由消化性溃疡所致,临床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休克等。本病属于急腹症,病情较险恶,易产生休克、急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胃肠道间质瘤是指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源性肿瘤。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常见的症状有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大便隐血,其他症状有吞咽困难、进食梗阻、腹部不适、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排便习惯改变等。胃肠道间质瘤不仅造成消化系统损害,严重者还可因肿瘤破裂而导致急腹症。
板状腹是腹肌紧张的一种体征。常伴有剧烈腹痛、压痛及反跳痛等表现。此征是胃肠道急性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的特有征象。注意板状腹征象的个体差异,老年人、经产妇等腹肌松弛者腹肌强直常不典型或仅波及上腹壁。此征对溃疡病穿孔尤其是穿孔早期诊断特异性高。必要时可予腹腔穿刺以协助确诊。
粘连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一种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内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也可发生在腹腔感染之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是单纯性梗阻,也可以是绞窄性梗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发病期间应该禁食。
切口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自腹部切口突出的疝,是剖腹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腹部纵向切口区,见于切口裂开、感染、二期愈合的切口。它是由于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临床上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多见于老年人。
放射性肠炎也称肠道放射性损伤。指盆腔或腹腔肿瘤放射治疗后并发的肠道炎症。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鲜红色血便,少数患者急性期症状持续存在,也可有在放疗结束后较长时间后出现肠腔狭窄、肠梗阻、瘘管形成、穿孔、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等慢性损害。
阑尾穿孔是指急性阑尾炎未及时诊治而造成的阑尾壁溃破的症状。一般在阑尾穿孔后易流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但如果在穿孔前阑尾已被大网膜及其邻近肠袢包绕,则可形成局限的炎块或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有持续高热等中毒症状。常见的病因是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
白线疝又称“腹上疝”或“上腹疝”。指发生于腹壁正中腹白线上的疝。腹白线在脐上部较宽约1.25~2.5cm,构成腹前壁正中的薄弱区。疝内容可分两类,一类是无疝囊只有腹前脂肪;另一类是有疝囊,疝内容为腹腔脏器。多见于成年男性。疝较小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疝较大时可有疼痛、上腹不适及肠道症状。
小儿肠套叠指的是婴幼儿的部分肠管套入相连的肠腔内,造成肠内的内容物出现移动障碍,通常以4到10个月的婴儿为高发人群,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发病几率会逐渐减少。导致小儿肠套叠可能和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联系,患者常见的症状有阵发性哭吵、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呕吐、面色苍白等。
急性胃扩张是指患者的胃体极度急性扩大,短期内有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从而引起胃和十二指肠上段高度扩张,且腔内有大量液体潴留。病初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上腹部和脐周持续性胀痛,随后出现呕吐,并逐渐加重,甚至大量胃内容物自口中溢出。其原发性扩张主要是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
脾脏破裂一般是指人体中的脾脏破了。脾脏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器官,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损伤的发生率几乎占到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已经患有其他病证的(疟疾、门脉高压症、淋巴瘤、血吸虫病等)的脾脏,脾脏肿大,质地脆弱,更容易损伤破裂。脾破裂分为真性破裂、中央型破裂和包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