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多由链球菌感染所致,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亦可致病。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损害。约50%以上的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100%。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有关。除SLE全身表现外,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尿痛是指排尿时或排尿后耻骨上区、尿道内出现烧灼样、针刺样痛感,与尿频、尿急合称为膀胱刺激征。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生时,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可导致尿痛。此外,尿路梗阻、膀胱瘘等疾病也可造成排尿疼痛。
蛋白尿,又称尿蛋白,是指尿常规检查能从尿中检测出蛋白质的一种常见的临床尿检异常结果,24h尿蛋白超过150mg,则尿常规检查能检测出蛋白尿。蛋白尿即见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也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核、结石、肿瘤,甚至运动、发热等情况。
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人体肾脏结构特别是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引起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能力下降而引起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会有明显尿量减少、易疲劳、浑身乏力等症状,患者甚至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健康,预后较差。
泌尿系感染即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由不同病因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病情迁徙并呈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部分病人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肾萎缩是一个病理解剖学名词,指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受损或肾脏血供不足,使肾脏体积缩小、生理功能降低的情况,常见于终末期肾脏病、肾脏发育不良等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其病因积极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
肾肿瘤是指肿瘤生长在肾脏部位,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恶性肿瘤,可造成腹内肿块、腰痛、血尿等症状,好发于任何年龄段,良性肿瘤通过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及时,出现晚期症状,导致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少尿,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成人24h尿量约为1000~2000ml,如全日(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若尿量过少,则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完全从肾排出,因此,少尿可能意味着肾功能受损,患者常伴有血尿素氮、肌酐增高,水、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
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具有一定传染性,多因肺部等原发病灶的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等途径感染肾脏所致。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如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治愈。
肾母细胞瘤属于胚胎性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为腹部有包块、肿块光滑平整、质地硬、无压痛、患儿腹部膨隆、患儿腹部两侧不对称、血尿、发热、高血压、面色苍白、消瘦、精神萎靡、咯血和头痛。常见并发症为先天性红膜脉络膜缺损、异位肾、多囊肾、马蹄肾和重复肾,严重者可导致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病变。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被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慢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发生肉眼可见的明显萎缩,功能上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不能排出人体代谢废物,机体出现代谢产物潴留,难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本病为一种进行性损害,发病过程是肾脏由代偿变为失代偿的过程。
肾绞痛是指结石、血凝块或肿瘤碎块组织阻塞于输尿管或肾盂出口处,导致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一种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肾区的阵发性绞痛,起始于背、腰部或肋腹部,继而沿输尿管走行向膀胱、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等处放射。患者常取蹲下蜷曲位,或坐立不安。发作时常伴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甚至出现虚脱。
多尿是指排尿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增多,一般24小时尿量经常超过2500ml。该症状常见原发病有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维生素D中毒、肾小管酸中毒等;亦见于寒战及饮水过多及精神性多尿症。该疾病往往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机能增强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所致。
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只要及时解除肾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血管重新通畅后,高血压可被治愈,肾功能减退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主要见于老年人,而后两种病因则主要见于青年人,女性居多。常见症状为肾性高血压,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等。
肾衰竭是指机体肾脏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见于多种肾脏疾病的晚期。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主要症状与疾病的分歧有关。在少尿期患者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以发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当患者发病至多尿期后,可并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无法在一年以内恢复肾原有功能的患者将转换为慢性肾衰竭,并有引发尿毒症的危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肾功能衰竭是指机体肾脏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见于多种肾脏疾病的晚期。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主要症状与疾病的分歧有关。在少尿期的患者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可以发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随着病情进展至多尿期后,可并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肾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肾移植是指将健康的肾脏移植给肾脏功能严重缺失的患者,使其在被移植者的机体内正常运行。肾移植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复肾功能,但是很容易出现排异反应。排异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出现尿液的异常,如少尿、蛋白尿、血尿等。
马蹄肾是一种先天性肾脏疾病,多自胚胎时期发病,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马蹄肾主要涉及肾脏内部的形态变化,是由肾的上下两极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于体内输尿管和出入肾脏的血管受到压迫,患者可以出现腹痛,腰痛,尿血,便秘等多种疾病症状,并且会增加患者发生泌尿系统炎症的风险,例如肾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肾盂肾炎是指发生于肾脏和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一般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的肾盂肾炎。该病主要由尿路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乏力、低热、厌食等,间歇性出现腰酸腰痛等肾盂肾炎症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症状。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
高血压肾病是指由于良性高血压所引发的肾脏内的小动脉硬化,并导致一系列的疾病症状。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良性高血压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血压引发肾病时,主要症状包括尿液的变化,包括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等等。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在后期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且并发视网膜病变和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及恶心呕吐、胸闷。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一旦发现该病,需要及时就诊。
尿液混浊是指排出的尿液变浊、不清亮的一种临床表现。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尿液碱性过高,引起尿中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沉淀使尿液混浊;如严重尿路感染时,尿中有大量细菌、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等,也可使尿液混浊。该病的临床症状多为尿频、尿急、尿痛、乏力、食欲不振、腰酸痛、低热等。
过敏性紫癜肾炎系指过敏性紫癜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肾损害。该病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累及肾脏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部分重症患者可引起肾功能受损以及肝脾大。
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是一个睡眠的1个或多个造血干细胞系的基因突变体细胞,目的的克隆了恶性疾病、图-糖基磷脂酰肌醇合成异常突变了,GPI锚接膜膜蛋白流失,包括CD16 CD55 CD59等血栓形成和重复造血功能障碍。首先,造血干细胞克隆变异。在某些条件下,生产和保修GPI缺陷的;其次,由于某种因素(现在被视为免疫因子),导致造血功能受损或造血衰竭克隆警力方面获得了优势,相对于正常克隆增殖。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调查,肾癌是我国仅次于膀胱肿瘤的第二大泌尿生殖系统癌症,成人恶性肿瘤占2% - 3%,儿童恶性肿瘤占20%左右。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不同,统计比率为2:1。欧洲国家和美国都远高于其他亚洲各国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国具有更低发病率,城市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指有慢性肾衰竭,指的是有多种原因的慢性肾脏受到了损害,引发肾脏明显萎缩并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中的疾病表现有: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由于病人个人体质不同患者从最初感染开始到肾功能不全开始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几年到十多年不等。
慢性肾脏病,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正常和异常的病理损伤肾GFR的组成中,异常的尿液和血液或GFR放射性异常,引起慢性肾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和肾血管病变等。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CKD可能会大大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如果延迟、肾脏、CKD患者及时进行替代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导致全身并发症,令体内氮废物的储存和水、电解和酸/碱平衡的破坏。肾功能下降可能发生在以前没有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发生在慢性稳定肾病患者身上,肾功能突然迅速恶化。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的提出及其诊断阶段对急性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