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的区别,可能是分期的区别。慢性肾脏病分5期,1-4期的时候不是终末期肾病,多数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是可能在临床检查,常规体检或者就医的时候,发现有慢性肾脏病。而尿毒症是第5期的肾脏病,属于终末期肾脏病,叫ESRD。第5期肾脏病就有临床症状,肾脏病进一步进展之后,会出现尿毒症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胃口不好、消瘦、皮肤瘙痒、高血压、心脏病甚至水肿、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等。所以,这是分期的区别,就是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把它作为不同的命名而已。
胎儿肾积水是超声影像或者是核磁共振影像学的特征,无创仅仅是产前遗传学筛查的指标,所以胎儿肾积水跟无创染色体的检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它们是相对关联。无创是产前诊断和筛查的必要指标,这个指标与肾积水本身没有直接关联。所以,肾积水并不代表着无创的染色体会有异常,而染色体的异常也不代表一定会出现肾积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两者都是产前发现问题,和诊断指标之间的一些相关联的问题。
肾病综合征实际上是慢性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慢性肾炎。之所以把肾病综合征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肾病综合征有其非常典型的临床表现。慢性肾炎的患者可以出现蛋白尿,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而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来说,蛋白尿的标准是应该达到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的水平。因为大量的蛋白尿被排出体外,所以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严重的水肿这些继发性的改变,也就是临床上诊断肾病综合征经常讲到的“三高一低”。三高就是指的大量蛋白尿、严重的水肿以及高脂血症,低就是指低蛋白血症,符合这四条就能够诊断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的全称就是免疫球蛋白a肾病,ig是免疫球蛋白的一个缩写,它是1968年在法国被一个医生命名的,因为这些医生注意到凡是有血尿的患者,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免疫病理表现,就是系膜区有iga的沉积,所以把它命名为iga肾病。再后来还有人把igm沉积叫做igm肾病,后来发现img没有特点,但是iga肾病是有特点的,是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因此这个名称就永久的表活下来了。刚开始我们认为主要是一些良性的血尿,我们把它叫做iga肾病,可后来发现这个病可是一点儿都不良性。经过肾穿证实,也只能通过肾穿才能够诊断这个病,我们随着肾穿的普及,发现了主要集中在亚洲,亚洲人群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是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以及日本地区。在其他地区有没有?可能也会有,只不过那些国家的经济,包括医院的条件都干不过这几个地方,所以根本也不可能做宣传。因此,在中亚、在太平洋岛国或者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地区到底高不高,我们还不得而知。这个病是中国人导致肾衰的元凶,是主要的引起肾脏衰竭或透析的病因之一,所以说它一点儿都不良性。
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比如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的受累,以及病理上以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过敏性紫癜经典的表现,包括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受损,在临床上并非所有患者都具备上述的表现,发病时的患者还可以有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发热、不适和乏力等等。患者皮肤的表现主要是皮疹,皮疹多发生于四肢,但也可以发生于臀部和躯干,皮疹多数为略高于皮面的出血性斑点,可以成批出现,也可以融合成片。患者的胃肠道受累可以表现为腹部的绞痛、恶心、呕吐、黑便或者是便鲜血。关节受累多发生于踝关节和膝关节,而肘关节和腕关节较少受累,患者既可以表现为关节痛,也可以表现为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积液或者压痛,一般不发生关节的变形。肾脏的受累多为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近一半的患者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偶尔有患者出现肺脏,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方面的表现。
蛋白尿的自我检测方法,只能是通过眼睛观察。如果有蛋白尿的话,尿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丰富的泡沫。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有泡沫就是蛋白尿,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因为在社会中经常接受这样的咨询,引起一些恐慌。其次对于一些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的患者,也鼓励自己检测一下尿蛋白,因为尿蛋白到医院检查,费时、费钱又费力。在网上的一些商城,是可以买到尿蛋白的自测的试纸的,非常方便,但是容易失效,要注意失效期以及保存条件,在干燥和适当的温度的环境下保存。还有一些办法是通过磺基水杨酸法,直接滴进尿中,看看有没有沉淀来判断,目前也能买到这样的试剂。还有一种办法是用试管烧尿,看到沉淀以后加醋,看看消不消失,如果能够溶解的是盐类,不溶解的就是蛋白尿。这些方法在网上找一找,都能够找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主要有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脏损害、Alport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病,比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都有相应的病史、特异性临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不难诊断。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都有蛋白尿现象。但是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有感染病史,存在膀胱刺激症,会出现腰痛、尿痛、尿急、尿频等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多存在肾脏萎缩、肾脏积水等情况。
<p>产妇尿潴留不严重的患者会有自愈的可能。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一般是由于胎儿过大引起的产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且容易治疗的疾病,通常不需要用药治疗,只要通过产妇产后自行进行提肛运动的练习,通过提肛练习可以提高孕妇的下肢力量以及下身控制能力,就可以缓解尿潴留的情况。同时尿潴留的产妇还要保持心理上的轻松,缓解心理压力,必要的可以进行心理疏导。</p><p></p><p><strong>产后尿潴留的症状都有哪些</strong></p><p>1、产后产妇的腹壁因为妊娠期间胎儿的发育而逐渐增大,从而出现腹壁松弛的症状,产妇的腹壁松弛会导致腹部压力降低,从而影响到产妇的正常排尿。</p><p>2、一些孕妇在生产后会有动作缓慢无力的现象,并且带有骨盆压力下降、骨盆淤血的现象出现,这些原因会是产妇的体力大量流失,从而导致排尿困难。</p><p><strong>产妇尿潴留的治疗方式有哪些</strong></p><p>1、在生产过后提高孕妇的运动量,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缓解尿潴留的情况。</p><p>2、如果孕妇的身体情况在运动时会有影响,可以选择多坐少趟的方式来缓解尿潴留的病情。</p><p>3、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产妇的下腹部膀胱区,这样可以促进产妇的腹肌收缩,使之腹压升高,这样可以促进排尿。</p>
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病程不一样。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发展较缓慢;急性肾衰竭病程较短,肾功能进展较迅速。临床上鉴别诊断,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病因。临床表现是倾向排水减少,还是更倾向氮质潴留及钙磷代谢紊乱症状。简单方法还可以看患者是否贫血,彩超肾脏有无萎缩或弥漫性改变。
肌酐高尿酸高是肾病。肌酐和尿酸都经肾脏排泄,是肾功能指标。肌酐高尿酸高说明肾脏排毒有问题,需进一步分析尿常规。若出现蛋白尿、血尿,为肾炎导致肌酐升高。若没有则考虑是药物或毒物引起肾小管间质疾病导致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大量摄入尿酸引起尿酸盐沉积,可通过尿酸的定量及肾穿刺,判断是否为尿酸盐沉积引起。
乳糜尿与蛋白尿的区别有多个方面,先从形状或者外观上区别,人的眼睛是看不见蛋白尿的,尿中依然是透明的而乳糜尿则是大米汤样的,是有沉渣的。第二个是性质的不同,蛋白尿是通过肾小管的屏障,往往是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比如原发的肾炎、肾病综合征或者糖尿病肾病,这是最常见的蛋白尿的原因,而乳糜尿跟这些比,没有关系,是淋巴管的破裂是本来该回到血液中的淋巴管由于某种损伤回不到,导致淋巴管内压力太高,而肾脏的淋巴管碰巧又破了,淋巴液就会到了尿中,出现乳糜尿。第三个是检查的不同,尿常规是检查不出乳糜尿的,我们有专门的乳糜试验来检查乳糜尿。所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有经验的医生是能够判断出哪是蛋白尿,哪是乳糜尿的,从流行病学上来说,乳糜尿不常见,蛋白尿很常见。
大多数的患者在病情发展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尿量的减少,但是也有少数的患者,尿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减少,还是和往常的尿量保持基本上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大多数是称为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一般是有个前驱感染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有些患者会合并高血压,严重的患者会合并肾功能的异常。这种情况下要系统地判断或者准确地判断病情,就需要病人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专科医生,结合病人整体的病史还有辅助检查,来帮助患者来判断是否患了急性肾小球肾炎,而不能够单纯凭借尿量的减少或者增多,来判断是否患了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肾绞痛的话,考虑是出现了肾脏方面的结石,这种情况可以做一个彩超主要是泌尿系的彩超看看有没有结石,如果还不能清楚的话也可以做个腹部ct的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如果肾脏,输尿管儿发现高回声结节的话,这种情况考虑出现了肾结石的情况和肾绞痛患者相对应。也一定要注意看看尿常规有没有异常,是不是有隐血或者是感染。
肾动脉狭窄和肾动脉栓塞都是肾动脉堵塞,引起肾脏缺血的疾病。所谓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里面的栓子,流进到肾动脉突然把肾动脉堵住,这种情况叫做急性肾动脉栓塞,是突然发生的,剧烈的腰痛而出现血尿或者是没有尿,这就是肾动脉栓塞。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的内膜增生造成狭窄,最后造成闭塞,它是缓慢发生的,需要若干长的时间,甚至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有这样表现的。所以肾动脉狭窄,没有急性肾脏的缺血的表现,也没有急性腰痛的症状,但是肾动脉狭窄以后引起肾性高血压,就是血压升高的表现。所以对于年轻的人,或者对于难以控制的血压很高的病人,如果有血压很高,要检查一下肾动脉有没有狭窄,不过肾动脉有狭窄,可以采取肾动脉的扩张,或者放支架的方式来解决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那就靠取栓,或者是溶栓的方法才能解决。
如果发现自己有小便浑浊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观察是否泌尿系的感染或者蛋白尿等风险的。同时观察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的情况,比如说尿频,浮肿或者小便无力等。这段时间内不要盲目的用药,也不要憋尿,尽量的做到多喝水勤排尿会有一定改善的。
大多数的患者在病情发展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尿量的减少,但是也有少数的患者,尿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减少,还是和往常的尿量保持基本上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大多数是称为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一般是有个前驱感染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有些患者会合并高血压,严重的患者会合并肾功能的异常。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通常来讲,多囊肾的患者在一定的程度下,肾脏的囊肿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压迫到肾组织,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的进展,甚至最终发展到尿毒症,但是多囊肾究竟多久发展到尿毒症,会不会发展到尿毒症,实际上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病虽然属于同一系统,但有不同的发病部位,而且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处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还是有所区别,但又有所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炎症。尿道感染是泌尿道的感染,但是急性肾炎也属于泌尿道感染。尿道口、膀胱、输尿管、肾的感染都属于泌尿道感染,而急性肾炎只是肾里面的感染,虽然是一个系统,但是产生的临床症状不一样。但是急性肾炎属于尿道感染最严重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是尿道感染,主要是尿路,下尿路感染为主,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但是一般很少出现全身的症状,如感染发烧,全身的感染性休克症状。但是如果急性肾炎,一般都是来自于尿道感染逆行,从尿道、膀胱沿着输尿管,逆行到肾里面,出现肾的感染。肾炎还有一部分是血行感染,比如说链球菌感染,通过血行种植到肾里面的感染,肾炎,出现很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腰痛、发热、寒颤,出现甚至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的症状。
膜性肾病一期的治疗方案。膜性肾病,其实就是给患者做肾活检的时候,提示的一个病理诊断,它包括特发的,也包括原发的。膜性肾病一期,患者没有任何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能提示微量的蛋白尿,或少量的蛋白尿。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给膜性肾病一期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呢?第一,要患者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不要熬夜。第二,饮食上面,要求患者低盐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尽量优质蛋白饮食。第三,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比如止痛药,像芬必得。还有一些感冒药,退烧药,不要乱用。一些抗生素也不要乱用。在这个时候,如果患者出现了身体的不舒服,建议还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第四,可以给予一些减少蛋白尿形成、保护肾脏的药物。比如ACEI或者ARB,或者贝那普利,依那普利,还有厄贝沙坦这类的药物,来减少蛋白尿的形成,保护肾脏。如果蛋白尿逐渐增加了,那么这个时候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或者细胞免疫制剂来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诊断,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来判断的,并不是西医下了急性肾盂肾炎,我们中医就一定要下相应的病理。患者可以是以高热为临床表现的,这种中医诊断,我们就可以下外感高热。如果患者合并有下尿路的症状,比如说他合并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我们可以把它诊断为淋症。淋症和淋病是两种不同概念,淋病是西医性传播的疾病,淋症是中医。一般来说跟下尿路感染相对应的病名,如果患者腰痛的症状比较突出,我们还有可能会诊断为腰痛。所以中医的诊断主要是看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而不是以西医的诊断为导向的。
腰肌劳损与肾区疼痛的区别如下:一、腰肌劳损发病的部位主要在于腰椎两侧,而肾区疼痛主要在于一侧。二、腰肌劳损发作的时候,活动会明显受限,肾区疼痛时活动受限不明显。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腰部肌肉劳累而引起的一种症状。肾区疼痛常见于泌尿系结石,发病后尿常规隐血呈阳性。另外,腰肌劳损发病后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改善病情,而泌尿系结石发病后主要通过碎石治疗,机械取石治疗等改善病情。
少尿无尿多尿是在临床上经常提到的三种症状,一般正常情况下每个人一天排出的尿量大约为1500毫升到2000毫升。如果24小时的尿量少于400毫升就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就成为无尿;如果24小时的尿量超过了2500毫升就称为多尿。当少尿、无尿、多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否是肾脏的问题,因为那肾脏和我们的尿液的尿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按照目前KDIGO的诊断指南,患者如果是在48小时内出现了肾功能的急剧下降,主要是表现在血肌酐的水平升高的范围大于等于23.5μmol/L的水平的时候,就考虑患者是存在急性肾损伤。当然,导致急性肾损伤的病因是很多种的,可以有肾前性的因素,可以有肾性的因素,可以有肾后性的因素,需要根据患者整个的病史询问以及相应的临床检查,来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有的患者判断急性肾损伤,单纯用尿量来进行诊断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影响人体尿量的因素是有很多种。有时候出现了尿量的减少,可能是尿潴留引起的,或者仅仅是因为喝水少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不能作为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慢性肾脏病不是慢性肾炎。在80年代以前,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口还是年轻化,各种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还有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病人很少,那时候主要是慢性肾炎。现在的慢性肾炎病涵盖的范围就非常广,除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之外,还有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还有老年性肾病,甚至还有药物相关性肾病、遗传性肾病,最后也可以导致慢性肾脏病,甚至中末期肾病。所以,慢性肾脏病不等于慢性肾炎,临床上还是要区分它的原因。因为诊断慢性肾脏病一定是有原因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大部分还是跟代谢性疾病有关。糖尿病肾病现在是最多的,几乎占慢性肾脏病的50%以上。还有20-30%是高血压肾病,10%左右的是先天性的或者遗传性疾病。
急性肾衰竭非常严重。急性肾衰竭,目前标准的说法是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关键是能够发现,是什么原因引起,能不能及时的治疗,或者去除原因。比如常见的是由于大量的失血,或者严重的腹泻,或者是狼疮,或者是血管炎,或者是抗基底膜抗体等等,引起的急进性肾损伤。在三个月之内肌酐的急性升高,叫急性的肾衰竭,或者叫急性肾损伤。但可怕的是有些疾病,可以延续到三个月以后。临床上就是以三个月为界限的,超过三个月,就叫慢性肾衰竭了。因此急和慢没有明显的,或者特别明确的区分,三个月是人为划分的。因此急性肾衰竭很可能将来就是慢性肾衰竭。
肾盂肾炎的尿血主要是粘膜的糜烂,肾盂肾炎的主要是临床表现的是尿频、尿急、尿不尽感以及的高热寒战。他并不严重,他是一个黏膜的细菌的直接的侵袭,这跟我们免疫相关的肾炎的是两码事,细菌感染是可以使用抗生素彻底根治的。这个病是有信心把它治好的,而且大多数也治好,只不过我们需要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高热阶段。比如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药咽不下去时,我们会尽快使用一些抗生素。我们的抗生素的主要是针对大肠杆菌的,只要是药物对这些大肠杆菌,或对于这些致病菌是敏感的,治疗是非常快或迅速的,很快就会退烧。一般三天就退烧,病就趋于平静,跟下尿路感染不同的是,作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的治疗的疗程,一般大约十天,我们通常会给十到14天来,达到一个彻底根治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的病理分形分为六型。一型正常或者是微小病变,二型是系膜增殖型,三型是局灶节段增值型,四型是弥漫增殖型,五型是膜型,六型是肾小球硬化型。病理分析对于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一般来说,一型和二型的预后较好,四型和六型的预后较差。但是,狼疮肾炎的病理类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慢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上并不是很常见,它属于一个感染性的疾病,但是这个疾病最终是有可能导致肾脏损伤。通过检查肾功能,就能够评估是否有肾脏功能的损害。如果出现了肌酐尿素的增高,则说明出现了肾脏损伤。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预防,重点就是在发生急性肾盂肾炎的时候,给予积极的药物干预来治愈这个疾病,避免造成病情的迁延不愈,转变为慢性的。可以选择喹诺酮类的头孢类的抗生素抗感治疗,平时在生活方面要注意多喝水,勤排尿、不憋尿。
肾钙化灶和结石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两点区分:第一,部位的区别,肾钙化灶一般会发生在肾实质内,而结石会发生在肾盂内。肾钙化灶指的是患者之前有肾病,肾病治疗好之后留下的钙化灶,这种钙化灶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第二,两者的病因是不同的,肾钙化灶一般是肾炎引起的,而结石主要是尿液中的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的。肾钙化灶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的症状,不需要治疗,而肾结石需要治疗的,需要通过彩超确诊结石的大小,小的结石可以吃排结石颗粒治疗,大的结石就要做激光手术治疗。
肾上腺囊肿和肾上腺肿瘤首先是两个不同的疾病。其实身体的很多器官都会长囊肿,囊肿就是有一个囊壁,里面包含囊液,是液性的成分,肿瘤往往是实性的,所以从CT检查来看,表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肾上腺囊肿多数都是以良性为主,一般也不会引起身体不适的症状,除非很大时会产生压迫的症状。囊肿多数不用太担心,如果压迫症状比较明显,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区别就很大,肾上腺肿瘤有良性和恶性的,有功能的和没有功能的,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