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之一,又叫做咽淋巴环,是一个环状淋巴组织。韦氏环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开口部位,其包含鼻咽、舌根、双侧扁桃体、软腭等组织。韦氏环是头颈部淋巴瘤较常见的发病部位。韦氏环中扁桃体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再次是鼻咽部,舌根和软腭部较少见发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许多弥散分布细小的特有颗粒,是呈浅红或浅紫色的,因为各种因素所导致减少。病因有以下几种:一、遗传因素,先天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是先天性遗传的疾病。 二、获得性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骨髓损伤,放射线、慢性苯中毒、恶性肿瘤骨转移等会导致骨髓损伤。2.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3. 药物诱发,是为比较常见的病因,包括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生素、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四、免疫因素,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了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中性粒细胞被破坏。五、其他原因,如巨幼细胞贫血、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假性粒细胞减少等及补体激活综合征等,均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巨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机率很小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常有皮肤、肌肉和黏膜出血的倾向。患病严重者甚至出现严重的颅内和脏器出血导致死亡。该病的并发症有以下两点:一是缺血性贫血,女性的月经期后,往往后导致严重的缺血性贫血。二是产后大出血,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大出血的现象。该病的发病机率很小,多发生于近亲结婚家族。
慢性病贫血是指于慢性感染、慢性炎症以及一些肿瘤的贫血,可出现轻度至中度的贫血,常表现为正色素、正细胞贫血,但也可以表现为小细胞贫血、轻度低色素、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浓度降低及转铁蛋白水平降低、铁蛋白水平一般是增高以及红细胞减少。它的发病率仅比缺铁性贫血低一点。引起该病的病因有:肿瘤、炎症等慢性病,从而导致红细胞被破坏、铁代谢发生异常等。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又称中性粒细胞麻痹。因中性粒细胞的自由游移功能或者趋化性运动功能不全,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感染且呈反复感染,大多数是儿童患病。目前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因是基因缺陷。继发性中性粒细胞麻痹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感染骨髓瘤、肝硬化、尿毒症、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严重湿疹、免疫复合物等疾病。
血小板增多可又分为自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其中,自发性的血小板增多,是指已经确诊为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患者,同时出现了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的疾病,主要是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
血流迟缓的原因是血流阻力,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摩擦导致了能量的消耗,从而使得血液流动发生了障碍,一般是所消耗的能量是热能。这部分热能不会转换成血液的动能或者势能,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压力会越来越低。在湍流的情况下,各个质点在血液中不断的变换流动的方向,所以消耗的能量比层流时更多,血流阻力就会随之增大。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动脉血氧分压比同龄人的正常下限要低,主要表现为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下降。低氧血症会造成全身的组织缺氧从而导致组织损伤,最先受损伤的是脑组织。肺通气功能下降、吸入氧分压过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动静脉分流、心力衰竭、心内解剖分流、贫血等。当患有严重的低氧血症,会危及到生命。
当机体对铁的供给不能满足机体所需的铁,会导致机体内的铁消耗光,随之红细胞内也会缺乏铁,最终会引起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由于缺铁从而引起了小细胞贫血,是低色素性的贫血以及机体内的其他功能异常。缺铁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贫血,它的发病率在经济不发大的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育龄妇女、婴幼儿出现了明显的升高。
是指黏膜、皮肤的自发性出血,或者是微小血管收到了创伤后出血不止。 根据引起出血的不同机制,出血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血管因素异常、血小板异常以及凝血因子异常。其中血管因素异常是凝血异常比较常见的原因,它包括血管外因素异常和血管本身异常从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例如: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这些疾病都是血管本身异常导致的。高胱氨酸尿症、老年性紫癜等是由于血管外异常引起出血倾向。
反复出血最为典型的是反复鼻出血。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现象,反复鼻出血是反应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一般是由于鼻腔发生了病变,全身疾病也可引起反复鼻出血,一般是是单侧鼻出血,也可为双侧出血;该病症可间歇的反复反坐,也可以持续性出血。程度较轻者只有鼻涕含血,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会导致贫血。一般情况下,出血会自行停止。
蓝巩膜是指眼睛的巩膜呈现浅蓝色,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表现。在人体内出现缺铁的时候,胶原合成不足使得巩膜变薄,无法有效摭掩眼球内棕黑色的脉络膜而呈现浅蓝色。蓝巩膜是Rubinstein-Taybi氏综合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此外该病还有短粗拇指、精神发育障碍、高口盖等特异面貌等多种病理表现。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又称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骨髓中浆细胞没有顺序的大量增殖,并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其中最主要的是IgM型免疫球蛋白,使得病人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其中很多病人会引起高粘滞血症,高度的粘滞性是IgM的特点,lgM大量的聚集在一起,导致了血液的黏稠度增高,病人会出现头痛、乏力、耳鸣、视力减退、眼花,甚至出现静脉出血、视网膜出血、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麻木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时也会发生。
重链病是一种肿瘤性的淋巴浆细胞疾病,是指血或尿中的单克隆蛋白由免疫球蛋白重链组成,但缺乏轻链。该病可以分为α-重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和δ-重链病。该病属于肾脏内科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消瘦、脱水、肠梗阻、肠穿孔、腹水、腹部有结块等。还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贫血等。常可导致肾衰竭、感染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