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40毫升一般不好恢复。首先,脑的出血量40毫升属于中等出血量,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可达一年,甚至更长。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其他并发症,如患者发生再次出血或者恶性脑水肿,甚至3-5年都会处于恢复期。其次,患者基底节、丘脑、小脑等部位出血大于40毫升,神经损伤不可逆,患者的脑功能一般不可能完全恢复,而且基底节、丘脑、小脑的出血会引起患者运动、感觉障碍,出现身体偏瘫、失语、感觉减退、感觉过敏等。另外,由于出血部位、并发症等影响,此类患者后期康复治疗的难度也较大,恢复期长。
颅脑损伤引起脑疝的类型会比较多,脑疝的类型的严重程度,跟损伤发生的部位以及肿胀的程度是相关的,如果及时救治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大多数脑疝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对于大脑镰下疝的患者来说,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病情稳定之后,基本上是可以恢复正常的。而对与小脑慕切迹的脑疝,有可能会因为小脑肿胀压迫到小脑下部的脑干的功能,会导致瞳孔的散大,如果及时发现后在短期内进行手术,可能再配合一些强力的脱水药物来控制,脑水肿、脑疝的情况就可以很好地缓解,避免大脑的损伤。脑疝最严重和最可怕的一种,就是进展性的枕骨大孔疝,它会导致脑部的细胞肿胀压迫到大脑的呼吸中枢——延髓,而出现呼吸、心跳暂停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救治起来难度就非常大,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因为这些患者已经很难去耐受手术的过程了。
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跟治疗,根据医生的医嘱来进行得出诊断依据,会出现有化脓性的脑膜炎,是属于患者有急性的脑膜炎疾病问题,或者是有致病菌进入到患者的脑膜,使患者出现有化脓性的脑膜炎疾病问题。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有上呼吸道皮肤以及胃部粘膜出现出血,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可能引发有中耳炎,鼻窦炎或者是出现有脑血管,血栓性静脉炎疾病问题,而且严重的会使患者出现有脑部损伤。
骶骨囊肿和脊索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骶骨囊肿有一些可能有症状或者是没症状。健康体检检查发现的,一个是骶骨囊肿是骨头里边囊性病变,还有一个就是骶管囊肿。是在骶管里面就是脊椎椎管的下段叫骶管,骶管里面这是囊肿,常见的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有些是到底有没有症状,是观察还是手术,这个不同的。囊肿往往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如果是没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囊肿引起的症状,可以选择观察随访就可以了。脊索瘤是骶骨的脊索瘤,当然骶骨是脊索瘤好发的部位。脊索瘤属于肿瘤性病变,脊索瘤有不同的级别,有良性的,有二级的,三级的也就是肿瘤性病变。一般发现了确定的是脊索瘤,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二者的区别来讲简单一句话,骶管囊肿可以选择观察,如果是骶骨的脊索瘤,那要积极手术治疗。
脑缺血的检查,具体如下:1、一般来讲都要进行头部ct头部核磁、脑血管造影等相关的检测,而且也一定要根据实际病情来评判。2、往往是一个阶段性质的检测方法,初期一般都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这两项检查进行筛查,基本上还是能发现病变,而且价格便宜,出片的结果比较快,所以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3、那么接下来如果确实有问题,只要进行头部ct、头部核磁来明确缺血的具体范围,以及相应的周围的血管情况。4、如果确实比较严重,那么则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测,这个比较麻烦。但是可以明确具体哪一个血管出现问题,能更好地进行相关整治。
脑溢血的具体检查措施有CT、磁共振、血管造影、血糖、血压、血脂等具体的检查,治疗措施要由专科医师询问病史、查体,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在的临床表现和医院的技术水平,选择适应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出血的部位不一致、形态不一致,检查的方法也有差别。有部分脑出血的患者发病之前有情绪的激动、血压突然的增高,可能还伴有头晕、突然的头疼、恶心、呕吐,还可能会出现单侧上肢下肢的麻木无力,也有些患者会出现语言的不清,表现为说话的含糊,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二甲以上的医院就诊。
按昏迷时间、阳性体征或者生命体征,将病情分为轻、中、重各种分型。轻型颅脑损伤是伤后昏迷时间在30分钟之内,有轻微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没有明显异常,包括单纯的脑震荡、没有颅骨骨折的颅脑损伤。中型是伤后昏迷超过30分钟或在12小时内,有轻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出现改变,这种情况主要包括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昏迷通常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再出现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将会出现明显改变,包括广泛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等。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原发损伤严重,还有些是晚期脑疝、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者衰竭等症状。
有必要确定患者过去是否有所谓的急性脑梗死病史,如手脚突然无力、手脚麻木或不能流利说话。如果有明确或高度疑似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此时应根据正常脑梗死的预防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没有症状,就叫做无症状脑梗死。如果冠心病或中风的风险在十年内相对较高,将只采取药物治疗,否则也是不需要干预。
高脂血症跟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指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易在血管壁车技,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低密度脂蛋白在颈动脉沉积,易法伤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脑的供血。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脑梗死,占所有脑卒中的80%。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在血管内膜受损情况下,血小板聚集形成。血脂异常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聚集的血小板和相关的血脂成分会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着在血管壁上,斑块最后会发展、激化、钙化。但有些斑块在初期时比较软,附着在血管壁上容易掉落,掉落会导致血管堵塞,发生脑梗死。有些斑块附着血管比较紧密就不会掉落,称为稳定性斑块,这类斑块要加以预防。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有:他汀类治疗稳定斑块;抗血小板,比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药物治疗。
轻微脑血管痉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尼莫地平片或者是氟桂利嗪胶囊来治疗。轻微脑血管痉挛属于中老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可能与长时间大量的抽烟饮酒或者是精神过度焦虑紧张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会导致头痛头晕,治疗期间要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
颅内动脉瘤的分型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具体如下:1、有些是按照解剖部位来分的,比如说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2、有一些是按照动脉瘤的大小来进行分型的,一般来讲,小于五毫米的一般是小型动脉瘤。五毫米到15毫米,一般来讲是中型的动脉瘤。大于15毫米的,是一些大型的动脉瘤。3、另外动脉瘤也可以按照它的形态来进行分类,比如说一些梭形的动脉瘤,或者是球囊状态的动脉瘤。
脑外伤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脑外伤的病人首先是有外伤的原因,常见的交通伤、高空坠物、暴力打击等等。对外伤的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等,以便及时的判断伤情,做出准确的抢救。几个检查除了检查头部的损伤,头部检测看受伤的部位判断打击类型,头部损伤的检查之外,要看身体胸腹各方面有没有其他的合并伤。第二,辅助检查,包括X线和CT检查。X线主要看有没有颅骨骨折。CT是脑外伤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颅内的血肿,分析血肿部位、形态、大小以及对周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这要根据具体的位置。应该脑膜瘤的治疗,要尽可能的争取首次手术去全切除。全切除有标准分级申不申分级,但能做到一级切除的,那就包括肿瘤附着的硬脑膜要全的,对于凸面脑膜瘤相对非功能区,又跟脑组织之间蛛网膜面比较清晰,这样的肿瘤尤其要做到全切除。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内容包括颈强直、克尼格氏征、布鲁津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阳性常见于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出血性疾病等等。一旦出现脑膜刺激征的症状,就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进一步检查。如果患者有外伤的情况,就应该进一步复查头颅CT。如果没有明确的病因,出现高热、头痛等情况,就要高度怀疑颅内感染性疾病,可以进行头颅CT或者头颅磁共振检查。其次就是要进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
对于脑水肿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查体、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进行分析。脑水肿指的是脑细胞或者是脑组织水肿,从而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脑水肿可能会表现出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在查体时有时会出现四肢肌张力的变化,以及双侧的巴氏征阳性等。脑积水病人还可能会在后期出现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甚至昏迷,在影像学上可以发现,脑组织饱满充盈、脑沟脑等消失。
一定要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和血压。血压如果保持相对高的状态,不及时的进行降压处理,很容易就会造成脑挫裂伤的加重,甚至还需要手术才能保全病人的生命,这样对于患者不利。此外需要注意呼吸,严重的脑挫裂伤可能会影响到呼吸,早期发现才能有效的去改善。
脊髓损伤刚才也讲过了,它的检查包括临床、影像学,还要结合一下病史,主要是外伤史。比方说这个病人来了以后,通过运动感觉和反射的检查,发现他的感觉平面在肚脐以下消失或是感觉减退,这时候就会判断这个病变可能在胸10的水平。有了目标,就查这个胸椎,就根据临床查体指导下一步的辅助检查。然后根据确定的节段,就进行影像学检查,比方说X光、核磁、CT这些检查,来确认病因、损害的程度。
硬膜外血肿CT检查显示在颅骨内板下方以及硬膜之间出现梭形的高密度影。颅脑CT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硬膜外血肿,并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通过进行CT检查,可准确的区分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以及脑内血肿。一旦被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通过应用脱水剂可降低颅内压;如果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需服用抗癫痫药物;如果只是小型血肿可接受抽吸引流手术;如果是大血肿,需及时接受开颅手术。
脑血管畸形可以做CT加CTA检查,也可以做头颅的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脑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等方式来进行检查。CT可见到局部的低密度带、血肿、血栓以及钙化等,还可以见到周围脑组织的萎缩等。CTA可发现血肿,以及发现畸形血管;核磁共振可见到局部的脑萎缩、钙化、含铁血红素以及血肿等;脑血管超声可以看到脑血管畸形是否发生改变;脑血管造影是检查脑血管畸形的金标准。
神经纤维瘤的儿童会出现身材矮小。神经纤维瘤主要临床特征有牛奶咖啡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虹膜结节、腋窝和腹股沟有雀斑;还有一些特征性的骨骼发育异常,包括身材矮小、巨颅都是神经纤维瘤的次要特征。神经纤维瘤相关的身材矮小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神经纤维瘤蛋白可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的骨骼发育落后、身材矮小。
小头畸形的诊断标准主要是通过胎儿头围的测定来帮助判断,如果胎儿头围测定数值低于同龄人三倍标准差以上则考虑为小头畸形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双顶径的方式来进行测量,但相对来说,其检查的标准准确性不如通过头围测定更准确一些。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胎儿在胎头入盆以后,如果受到挤压导致出现变形,从而造成检测的结果有所差异。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标准,比如说胎儿的腹围,股骨的长度等,但并不能作为最为准确的诊断标准。
宝宝摔倒后,家长第一时间要进行判断和观察,首先根据宝宝摔倒哭闹后,经过安抚,会不会明显停止判断。如果小朋友的哭闹,经过安抚也不再哭闹,而且也开始自己的玩耍,另外精神也很好,能吃、能玩、能睡,就可以观察。观察小朋友接下来24小时里的特殊情况:第一,精神状态的改变,有没有嗜睡、昏迷、惊叫、惊跳、惊厥等;第二,有没有出现呕吐,特别是喷射性的呕吐;第三,有没有出现眼睛肿胀,或其他相关的问题;第四,有没有出现家长无法判断的危急重症;第五,小朋友的危险期一般是5天左右,特别迟发性颅内出血是24小时后出现。若24小时后,出现了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家长自己无法把握的,要高度重视,不要认为过了24小时,就没问题,不需要太过于观察。一般观察期,要持续到5天以后,才能判断有无明显问题。如果要判断有没有出血,或者有没有其他感染,除了观察之外,还要做相应的检查,特别是头颅CT抽血的相关情况,才能够综合判断情况。
宝宝摔倒以后,首先要判断的是头部着地还是身体着地,要判断的颅内出血最主要是要确定有头部的着地,尤其是头部的直接接触地面,或者是接触到异物导致的情况。颅内出血是宝宝摔倒后脑部的外伤的严重的并发症。通常的情况下,一般会强调摔倒以后,要注意观察三天,出现呕吐、昏迷、嗜睡,以及高热等现象的时候,需要及时地去医院。摔倒以后,通常很多家长会及时地到医院去检查,如果小孩的各方面反应、哭声都没有太大的异常,可以先观察,但是三天之内都会有再出血的风险,所以在三天之内,需要定期复查或者是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果是出现喷射性呕吐、嗜睡、发热或者是烦躁不安、哭闹等等现象的时候,还是要高度警惕颅内出血的风险。
颅内压增高可以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大主征,在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肢体不适。如果颅内压增高较大,患者会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甚至会出现意识问题。通过头颅ct或核磁检查,往往合并有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等原发病变,有的会造成脑疝,甚至会出现中线移位等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而通过腰椎穿刺术,可以明确地得到颅内压的具体数值,为指导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p>巨脑回畸形是由于在神经发育过程中或者是神经迁移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的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天性脑部疾病的十分之一。巨脑回畸形的患者的头部会发育畸形,大脑皮质有浅小脑沟的宽大脑回,头部看起会过大,巨脑回畸形是婴幼儿癫痫病和脑瘫的病因,患有巨脑回畸形的患者,会面临智力发育落后,生活不能自理等一系列有关现实生活的问题。</p><p></p><p><strong>一、巨脑回畸形的产前诊断与治疗</strong></p><p>1、系统的超声检查如三维超声和MRI检查,可以提高巨脑回畸形的产前诊断,避免不健康患儿的诞生。</p><p>2、现在的科技对类巨脑回畸形,脑瘫患儿无特殊治疗手法,一般只能进行药物控制,需要做好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工作,避免巨脑回畸形儿的出生。</p><p>3、如果是出现癫痫症状的巨脑回畸形患儿,应通过完善的磁共振检查、脑电图检查,监测明确引起的位置,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则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p><p>4、导致癫痫的区域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通过手术方式切除,患者癫痫发作又较为频繁,必要时可采取迷走神经刺激术等方法进行治疗。</p><p><strong>二、巨脑回畸形的病因和危害</strong></p><p>1、根据研究表明宫内感染、缺氧、中毒、外伤、辐射照射和其他损伤都会影响神经源性细胞的迁移,并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引起神经发育障碍。</p><p>2、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运动和智力障碍,严重智力迟钝的人生存期很短,生存期长的人往往有智力问题,例如伴有癫痫、脑瘫和预后不良等情况的发生。</p>
中毒性脑病是指受到各种毒物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器质性病变,通常对大脑的影响可通过脑CT做初步的诊断,如果CT检查提示预后比较好时,患者就不必过分担心。中毒性脑病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呕吐以及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对于中毒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情来判断,首先考虑药物治疗,使用脱水疗法控制脑水肿的发生,针对脑缺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并且要加强护理,避免出现感染或电解质失调的情况,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p>颅裂是指颅骨的先天性缺损,多发于头颅的枕部,偶见于鼻根部和前颅窝底部。颅裂又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只有简单的颅骨缺失,没有隆起的包块;后者却有隆起的包块,所以也称之为囊性颅裂。本病一般会表现为头痛、发热、眩晕等神经症状,主要治疗就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另外还有多种诊断手段,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p><p></p><p>1、观察体征诊断</p><p>如果出现颅裂的疾病可以通过身体出现的一些特征来判断病情。首先,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枕部中线或者鼻根部的膨出物有搏动的现象,表面是皮肤或者薄膜样结构覆盖的。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搏动张力会增加或者扩大,表明膨出物已经与颅内相通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脑膜膨出患者透光试验是呈阳性的。如果有脑膜膨出的症状,可以看到有脑组织的阴影,并且患者会有智力低下表现。</p><p>2、头颅X线拍摄检查</p><p>为了进一步确诊颅裂的症状,可以选择进行X线拍摄检查。通过头颅X线照片可以发现颅骨中线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现象,膨出物内可见与颅内相通的脑脊液或脑组织。通过膨出物穿刺抽出里面的部分脑脊液再配合上面所说的一些体征表现加以判断即可诊断出患者是否有颅裂的情况。</p><p>3、核磁共振检查</p><p>头颅对于核磁共振检查是更为敏感的,具有多方向切层、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可以更加快速和便捷地反应患者的真实病况。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颅内是否存在一些像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脑血管畸形等病变,进行逐一的排除也可以帮助诊断。核磁共振检查更加安全、无辐射、精确,是诊断头颅疾病的可靠方法。因为核磁共振检查可以不用血管造影剂就可以显示出血管的结构,对发现头颅疾病有很大的帮助。</p><p>4、CT检查</p><p>因为核磁共振检查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头部的骨头成像不是很好,所以一般头部急性损伤推荐ct检查。如果头颅出现损伤,通过检查可以CT看到头部是否存在皮下的血肿和脑部有没有破裂或者出血点,所以颅裂通过CT检查就已经足够。确诊过后的患者如果有呕吐、烦躁、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就医,这可能提示脑部有新的出血点。</p>
脑干出血是脑出血里较危重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恢复至接近正常的状态。脑干是人体呼吸、体温调节等中枢功能所在区域,脑干出血可引起颅内压升高、神经细胞水肿等病变,进而引起继发性的脑细胞、神经元功能缺失、坏死改变,而脑细胞与神经元的坏死是不可逆的,所以脑干出血的患者一般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另外,只有极少数病情轻微、治疗及时的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程度,可像未发病前一样正常生活。怀疑脑干出血的患者应该及时完善头颅CT,明确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同时早期接受手术清除血肿或者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康复训练,争取良好的预后。
虽然脑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都在说动脉瘤,但其实脑动脉瘤强调的是一个部位,而假性动脉瘤指的是它的结构或性质方面,并不是相对应的问题。动脉瘤并不是肿瘤,而是动脉壁局部的薄弱所形成的瘤样扩张,除了脑部有,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肝、肾、肺部、肠道、四肢的动脉都可以有,这些动脉瘤的命名就与所在的动脉部位相一致。与假性动脉瘤相对应的是真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指瘤状或梭形膨大的动脉瘤,虽然瘤壁变薄,但仍有完整的血管壁,而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被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形成瘤样的血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没有完整的动脉壁,这个是假性动脉瘤。